|
昨日,由中煤遠大(北京)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煤遠大”)推出的全國煤炭現貨電子交易平臺正式啟動。
該平臺主要為客戶提供煤炭電子交易、第三方物流、貿易金融整體解決方案。“煤炭企業首先要通過多道嚴格的審批獲得現貨交易席位,銀行入金之后以掛牌保證金形式發布掛牌買賣信息,買方同樣以掛牌保證金形式進行應盤,以履約保證金的形式成交,這就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合同的履行。” 中煤遠大副總經理許少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介紹。
此外,全國煤炭現貨電子交易平臺還將采用第三方銀行資金監管和第三方煤質檢驗。
許少輝介紹說,“貸款的劃轉不是由買賣雙方來進行,而是由交易系統聯合銀行作為第三方進行資金監管。在指定第三方煤質檢驗機構和交割人員監督下完成交割,交易系統自動支付買方第一筆80%的貨款,賣方開具發票得到確認后,系統自動把剩余20%貨款轉給賣方。”
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電力專家對本報表示,第三方檢驗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因為煤質檢驗不應該由生產方或接收方說了算。“現在我國煤電企業糾紛很多,比如煤企說自己賣的是5000大卡,而電企檢驗結果是4800大卡,兩者相差200大卡,結果對煤企來說就是每噸少了40元錢。”
然而,第三方檢驗目前在我國推行還面臨許多其他問題。據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副會長張紹強介紹,一方面我國第三方檢驗機構自身硬件條件的審核還沒有統一標準;另一方面是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及培訓不到位,惡意操作還沒有完善的監管措施。另外,采制樣還不能做到保存留樣等。
同時,對于第三方檢驗機構的檢驗結果能否令企業信服,業內人士也存疑慮。“一方面是企業不信任檢驗結果;另一方面這中間也牽扯到很多方的利益,因此第三方檢驗推行起來仍會困難重重。”中宇資訊分析師關大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