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標準普爾評級服務發布了《中國50大銀行》和《中國100大企業》的報告專輯,肯定中國主權信用狀況較為強勁。但同時認為,中國50大銀行研究顯示盈利能力面臨的壓力日益加劇,一些大企業面臨顯著財務風險。
標準普爾對中國資產規模排名前50大商業銀行的研究顯示,隨著中國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趨緊,未來三到五年內國內銀行的信用彈性將遭遇考驗,國內銀行強者和弱者間的差距正變得日益顯著,銀行兩極分化的加劇將鼓勵大規模行業整合。
該報告認為,在企業違約上升和凈息差收窄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正面臨信用下行周期。由于2011年末以來中國經濟的放緩和全球經濟的不穩定,中國50大銀行資產負債表遭受的損害將日漸清晰,并預計部分尤其是沒有細分市場競爭優勢的規模較小的銀行,將因經營環境變差而受到最嚴重的打擊。
在大型企業方面,標準普爾的報告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107家最大企業的財務風險狀況有可能惡化。總體而言,中國領先企業的個體信用狀況較中國主權和銀行個體信用狀況為弱。而中國的主權信用狀況為強勁,銀行個體信用狀況為適當。
據介紹,該研究選取了107家中國大型企業,涉及15個行業,其中國有企業占企業總數的80%左右。從信用實力來看,該研究認為,電信及油氣行業是15個行業中最強的,競爭地位強勁且財務風險最低。與之相反,建筑及工程、煤炭和基建公司更為激進。金屬及礦業的大型企業的信用實力中等,鋼鐵及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關鍵字:標準普爾 主權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