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省環保廳公布《汾江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對電鍍、皮革、冶金等環保重點企業的污水排放提出了相當嚴格的排放標準,尤其對新建企業的鉛、鉻、鎳等重金屬排放標準,將從今年4月1日起收得更嚴,給環保重點企業加上一道環保“緊箍咒”。
規定14種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該標準規定了14種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部分行業的基準排水量。征求意見稿將水污染物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污染物是指能在水環境或動植物體內蓄積,對人體健康產生長遠不良影響的有害物質,主要包括總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總鎳等7種污染物。而第二類污染物是指其長遠影響小于第一類的有害物質,包括色度、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總銅、總鋅等7種污染物。
根據擬定的排放標準,從今年4月1日起,新建企業的水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和行業基準排水量將執行規定的限值。而現有企業有一定的緩沖期,從明年1月1日起執行相關限制。
“將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環保整改”
該征求意見稿還對電鍍、制漿造紙、合成革與人造革等“重點行業”提出了更為嚴格的標準,其水污染物排放還應滿足《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執行國家排放標準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通知》的有關要求。佛山某電鍍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單其中一項重金屬的限制就縮小了90%左右,多項標準都收嚴之后,企業將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環保整改。”
佛山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汾江河此前的水污染物排放執行省標準,此次制定的標準更加嚴格,將引導企業提高環保處理能力,減少汾江河流域的污染物排放。
數據
50%調查區土壤鉛含量明顯增高
廣東電鍍行業協會《廣東省電鍍行業調研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廣東省電鍍廠約6000家,從事電鍍行業的員工超過100萬人;廣東的電鍍產業約占全國1/3。然而發達的電鍍業卻讓廣東尤其是珠三角深受重金屬污染之害。廣東電鍍企業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各大中型工業城市及其周圍地區。制造業離不開的電鍍環節,成為珠三角重金屬污染中最嚴重的污染源之一。
據了解,珠三角調查區域中重金屬超標元素主要為:鎘、汞、砷、銅、鎳、鉻。其中,土壤中鎳含量明顯增高,增加幅度多在70%-150%。調查中約有50%調查區土壤中鉛含量明顯增高,增高幅度大多在30%左右。上述幾種重金屬由電鍍所產生的就占了40%左右。
(關鍵字:冶金 電鍍 鉛 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