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寬工業村奮安鋁業廠區一角,聳立著4個白色立式儲罐。“這是我們公司自建的天然氣充氣站,它承擔著企業生產所有用能供應的重擔。”奮安鋁業標準計量科科長吳建新告訴記者,儲罐里充滿了液態天然氣,使用時,這些液態天然氣通過氣化器的升溫作用完成氣化,再輸往每個車間,經過不同車間外頭的調壓站完成不同壓力的調整,開始對生產設備提供所需能源。
作為一個專注于鋁型材、不銹鋼行業的大型集團企業,奮安鋁業近年來一直努力探索踐行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讓企業從“高耗能”、“高排放”不斷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靠攏,對行業內其他企業實施節能減排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有力推動了我市生態城市創建工作。
2009年,奮安鋁業開始建設一期工程時,就將LNG(液化天然氣)氣站納入廠區建設規劃中。“企業原來采用的是燃油燃燒方式,不僅能耗大,還存在環境污染問題。而天然氣是公認的清潔能源,燃燒熱值高,燃燒物無污染,運輸方便,使用安全,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公司副總經理陳小輝說,正是因為看到這一點,公司決定在新廠區建設中對鋁型材生產過程節能減排方面進行技術改造,特別是針對燃煤鍋爐進行改造。
據了解,在奮安鋁業一期工程建設中,共投入近450萬元用于建設LNG氣站及配套管路、報警系統、調壓站等設施,通過這些設施集中向各車間生產設備提供能源,全面推動生產設備的能源升級。特別是對熔鑄爐燃料系統的設備改造,將原來使用的燃料油改為天然氣,并對熔鑄爐的爐門進行改造,有效提高了爐內的保溫性能。2011年,該公司建成2個大型儲罐,儲氣量為100立方,當年試產時就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另外2個儲罐也已安裝完畢,預計今年底二期工程建成后可發揮供能作用。“原來使用燃料油時,企業每年需消耗約6400噸標準煤,油改氣后,每年只需消耗4600噸標準煤,一年可節省近1800噸標準煤。除此之外,企業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總量也由2.3噸降低至0.6噸。”吳建新說。
不僅如此,全面實現了“油改氣”能源結構調整后的奮安鋁業還積極進行循環水利用,運用污水處理站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部分廢水進行回收利用。這些回收的廢水通過回用水塔,一部分作為熔鑄車間的冷卻水進行循環使用,另一部分作為漂洗水供表面處理車間使用。這樣一來,奮安鋁業生產所需的用水量便由原來的每年6萬噸降低至3萬噸,節約了近50%的用水量。
(關鍵字:奮安鋁業 節能減排 鋁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