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去年的交易量增長了3.5%,不及2013年的一半,并創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慢增速。
毫無疑問,銅交易放緩,反映出投資者的興趣降溫。
許多特別基金離場,部分全球最大投資者也重新思考將大宗商品納入資產組合是否有價值,這使得LME市場上最知名的投資者數量減少。
過去一年來,巴克萊、德意志銀行和瑞士信貸均已經退出,這既是交易增長放緩的癥狀也是原因。
不過這也是金屬市場持續向東遷移的另一個表現。隨著西方銀行的退出,它們的位置由中資機構取代,比如廣發證券旗下的GFFinancial、中國銀行,還有1月26日將在LME展開交易和清算的招商證券。
中國自身的金屬交易蓬勃發展,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的交易又取得一年強勁增長。
2014年金屬市場的實際狀況是,隨著金屬交易市場的一場大劇變,金屬宇宙中誕生一個新的銀河系,新加坡和中國的交易所成為相輔相成的雙子星。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么LME和它的東家香港交易及結算所(HKEx)(0388.HK)如此急切的開發新產品,因它們希望涉入這個快速擴張的交易流動性之源。
瀏覽LME歷史交易量圖表,請點選:link.reuters.com/suv73w
2014年LME各類金屬交易量對比圖表:link.reuters.com/nuv73w
**贏家和輸家**
鎳去年在LME表現最佳,交易量激增了39%。
這并不令人意外。
印尼去年初禁止鎳礦石出口,加上投資資金涌入市場(尤其是期權市場),推高了鎳價;市場成交量勁揚逾三倍至124萬口的紀錄高位。
鎳價隨后在下半年下挫,跌勢和先前的漲勢一樣驚人,2014年全年成交量也因此水漲船高。
銅在體現投資人氣降溫趨勢上更具有指標性意義,因為銅多年來均為備受業余炒家青睞的工業金屬。
LME期銅成交量減少近5%。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CME.O)期銅也受到影響,交易量銳減15%。
CMT正在鋁市與LME展開正面競爭,提供升水合約與可實貨交割北美期鋁合約,企圖趁LME延宕已久的倉儲問題順勢而起。
這兩種新合約似均有所斬獲。CME在2013年推出的升水合約去年量能穩定增長,12月達到947口的高位。
隨后于2014年5月開始交易的可實貨交割北美期鋁合約推出時間雖然較短,但成長速度更快,12月成交量總計將近6,000口。
然而,LME仍保有期鋁定價指標的地位。LME期鋁合約依然是流動性最佳的工業金屬期約;盡管交易所終端用戶有諸多批評,但去年成交量仍然增加逾3%。
受底特律倉儲問題影響,LME的北美特種鋁合金(NASAAC)蒙受了很大的附帶損失,但去年成交量仍激增36%,擺脫接連兩年的跌勢。
這可能令LME冀望其他合金合約也能有類似表現。其他合金合約成交量自2012年起開始下滑,2014年更是大減了逾47%。
**重心東移**
隨著金屬行業重心實際上穩步向東移至中國,交易活動也無可避免地隨之東移。
上海期交所所有基本金屬合約交易量均強勁增長。
滬銅交易量勁增33%,與LME和CME交易活動衰減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但2014年最亮眼的是鉛。鉛在LME備受冷遇,成交量連續兩年減少,在該交易所重要合約中相當獨特;但鉛似乎至少在中國獲得眷顧。
滬鉛交易量從68.6萬口激增至292萬口,截至2014年12月底,未平倉合約近倍增至49,166口。順帶一提,這兩個數字都經過調整,反映了該交易所2013年9月對每口規模所做的變動。
港交所則以新的人民幣計價倫敦金屬“小型”期貨合約,對準這塊交易流動性日增的池子,試圖在大宗商品領域復制股市滬港通經驗。
12月交易首月,交易量就有相當不錯的8,790口。
但這種情況以往也曾有過。LME本身就曾試過,2011年則由新加坡交易所(SGX)接棒,看能否較成功。如今這種“小型合約”正要驗證第三次
會走運的俗諺。
LME和SGX推出這類合約時,一開始的熱情很快就退燒;而港交所在吸引內地投資方面理論上占有優勢,但是否有較好的進展仍有待觀察。
**新交易中樞**
LME和港交所毫不隱瞞他們想在黑色金屬交易市場推出新合約的雄心壯志。
這也不難理解。
鐵礦石和鋼鐵在交易所進行的交易目前正呈指數級增長,尤其是在發展較早的新加坡交易所(SGX),以及中國內地的上海期交所(SHFE)和大連商品交易所。
事實上,現在看來,大連商品交易所2013年10月推出鐵礦石期貨的時機非常好。
它不僅為目前已成為鐵礦石定價領先指標的上海期交所螺紋鋼合約提供了可交易的姐妹產品,而且是趕在鐵礦石市場出現動蕩之前就上市。
下表概述了全球黑色金屬主要合約的交易規模。雖然由于中國內地交易所在計算時把買賣雙方的成交量都包含在內,中國的數據可能夸大了實際的流動性,但這并不能掩蓋買賣活動爆炸式增長的事實。
考慮到中國的購買影響了海運鐵礦石市場的格局,該國幾年來又一直都是增長最快的產鋼國,因此中國內地交易所流動性激增并不令人意外。
但SGX在這個領域也絕非是一個失敗者。事實上,該交易所似乎正蓬勃發展,與大連和上海形成交易鐵三角。
除了這個亞洲交易中樞外,只有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在黑色金屬交易方面表現亮眼,但值得注意的是,該交易所旗下熱軋卷板期貨去年的成交量下滑,而且熱軋卷板期權交易則徹底消失。
CME面臨來自SGX和上海期交所愈發激烈的競爭,后面兩個交易所都是在去年推出熱軋卷板合約。
LME及其母公司港交所將在這場黑色金屬市場爭奪戰中處于何種地位,還是一個問號。
當然,LME的鋼坯合約已經變得死氣沉沉,盡管LME鋼鐵委員會決定保留該合約。
不過,對于工業金屬的交易前景,未來似乎屬于黑色金屬,這一點沒有多少疑問。
(關鍵字:全球 金屬 交易重 L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