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市場中最不起眼的工業金屬,鉛價已較3月低點飆升逾20%,如今達到每噸2,040美元。
年內迄今的鉛價漲幅接近9%,在LME核心金屬中表現遙遙領先。
鑒于鉛在2013年和2014年的多數時候都停滯不前且陷于區間交投,所以鮮有人預期到鉛價漲勢會如此耀眼。
但在當時幾乎沒人預期到將有人注銷40%的LME庫存倉單,這改寫了LME鉛價走勢。
這對價差和倉位產生的影響還在不斷體現,尤其是對LME庫存產生的后續影響,比如今早馬來西亞柔佛(Johor)注銷1.55萬噸倉單。
但問題是,這種動蕩是否對鉛市的潛在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倉儲之戰**
據報在3月23日早間有98,350噸鉛庫存倉單注銷,為鉛市場注入活力。
這相當于LME系統中所有注冊庫存的41%,每個倉儲地都受到沖擊。
部分留在荷蘭和馬來西亞倉儲地的鉛庫存,如今也是日漸減少。在這三個星期中,總計有37,700噸被提領。
這些庫存在前往韓國的路上,目前的共識是這種情況正不尋常地加快腳步。
假設是某家倉儲公司在某個實貨商的協助下,大肆從同業手中取得庫存,此舉已經在LME期鉛交易的小小世界引發軒然大波。當中不乏有人氣得破口大罵。
這并不是鉛市場頭一次遭遇這種事。
倉庫業者在2012年也有過類似的搶奪戰,當時歐洲南部的倉儲地少了約6萬噸的鉛庫存,而數月后安特衛普則可疑地出現類似數量的庫存。
不過,歐洲這種鉛庫存掠奪的情況,和今年全球鉛庫存搶奪情況相比,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再者,這似乎引發了第二波注銷倉單,或許是出于天生的防御心理,其他人也試著搶食急速萎縮的大餅。
整個LME倉庫系統的注銷倉單如今總計為101,975噸,將近是所有注冊庫存的一半。
**基金亂陣腳,價差逆轉正**
在此前六個月鉛價下跌期間一直穩步增加空倉的基金,一下被3月的鉛倉儲戰殺得措手不及。
基金經理在2014年9月初持有的倫敦期鉛凈多倉相當于未平倉合約的14%,到3月初時變成了持有占比為4%的凈空倉。
3月上旬有些明顯的空頭回補,但到了3月23日LME公布的每日庫存報告顯示有大量注銷倉單時,基金經理仍持有少量凈空倉。
從那時起便迎來凈多倉增加近23萬噸的局面,其中多數是軋平空倉的結果。
提醒一句。鑒于對市場參與人士的歸屬分類仍存在很多疑問,LME的交易員持倉報告可能遠遠低估了空頭回撤的規模。
但沒有疑問的一點就是,注銷倉單導致空頭回補加速,給空頭造成了直接價格上漲和價差收緊的惡性循環。
指標現貨較三個月期貨的逆價差在3月底達到12.50美元,為2012年底以來最闊。
本月該價差轉為正價差,但正的幅度較小,周三收盤時該正價差報7.75美元。
**一切都變了,還是什么都沒變?**
至于三個月期貨直接報價,現在已經扳回去年第四季和今年前兩個月的大部分跌幅。
基金空頭回補加速,技術阻力位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個被突破。
然而,一旦空頭回補的喧囂結束,接下來會怎么樣呢?
一直以來,透過鉛市表面看清本質并非易事。該市場中很大一部分是鉛廢料交易,而這種“二級”市場透明度差是眾所周知的。
然而至少在表面看來,似乎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國際鉛鋅研究小組(ILZSG)最新的數據暗示供需基本平衡,而這種情形已經保持了一段時間。
全球精煉鉛市場去年供應小幅過剩2.3萬噸,今年前兩個月過剩3,000噸。
曾因電動自行車風潮而讓鉛市場寄予厚望的中國,自2013年以來已出現少量精煉鉛凈出口,表明中國的供需關系也至少是處于平衡狀態。
多頭傾向認為,注銷的LME鉛庫存可能都被用于滿足實貨需求,但幾乎沒有證據支持這種觀點。
如果“大眾”是正確的,那么這充其量也就是在不同地點與不同的倉庫經營者之間,進行金屬的轉移,只不過數量很大而已。從整體上來看,它對價格的影響可能是中性的。
然而若從價差角度而言,這種觀點就說不通了。
即便目前流出LME系統的鉛又出現在韓國一處倉庫的倉單上,它也很可能已經被一份鼓勵存儲的協議鎖定。而如果這些庫存一直游離在市場之外,將不會出現在統計數字中。
不管是哪種情況,LME市場都已經失去了約半數可用于進行實物結算的庫存。
最可能的結果就是LME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結構性收緊。
至于直接報價是否還會進一步走升,鉛多頭將不得不希望,庫存出現的所有波動不只是LME庫存長期爭奪戰的又一次集中爆發。
(關鍵字:鉛庫存 鉛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