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國內銅企領導將于本周六在上海召開會議,商議銅收儲事宜。本次協商主要圍繞收儲價格、收儲時間、收儲量展開。目前,銅廠主要領導預計將按照近月期價在最近收儲40萬噸,大幅多于此前市場傳言國儲20萬噸。
收儲機制,一般是指國家或集體在物價下跌時收購大宗商品并儲存起來,在物價上漲時拋出,用以調控市場,平衡和穩定市場價格的一種市場機制。通常來說,收儲指的是國家收儲。作為一種戰略物資的儲備,會選擇價位較低的區間進行,操作上也不是非常明顯。之前的國家收儲一般看不到市場上的運作,只是隔幾年會拋一部分出來。
此次收儲很可能為商業收儲,對銅價的影響有限。
分析師認為,商業收儲短期或造成現貨市場銅供應緊張,一方面影響下游買貨,另一方面,可以對期貨空頭形成軟逼倉。但是提振銅市作用有限,因滬倫比值攀升,大量進口銅可以彌補。
此前報道,因銅價大幅下跌,國內大型銅冶煉企業已考慮明年減產保價。11月底,江西銅業和銅陵有色等九家大型銅企達成初步協議,考慮2016年將精煉銅減產逾20萬噸,相當于今年總產量的5%左右,還有可能考慮更大幅度的減產。
而大宗商品研究專家表示,國內中游的冶煉商減產帶來的挺價效果將非常有限,最后只會給海外競爭對手“做嫁衣”。
(關鍵字:銅收儲 銅冶煉減產 進口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