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中國第一次成為了世界銅庫存中心。
海關數據顯示,自去年8月27日以來,上海期交所銅庫存增長逾14萬噸,達到27.7萬噸,庫存增長逾一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12月精煉銅進口較上年同期飆升34.4%,達到創紀錄的水平。相比之下,LME監控的銅庫存為20.5萬噸,自8月份以來減少了大約一半,降至一年低點。世界銅庫存中心東移,中國取代倫敦成為全球新的銅庫存中心。
德國商業銀行表示,隨著價格差異令套利成為一項有利可圖的交易,鼓勵了中國的銅進口,期貨交易所指定倉庫的銅庫存超過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從貿易商處得知,12月進口增幅如此之大的重要原因是去年臨近年底時,進口高企部分受預計人民幣進一步貶值的影響,從而大量補充庫存,以便在國內轉售獲利。并且,上海銅價高于LME基準價格促使貿易商以LME價格買入銅,然后運到中國獲利賣出。
其他提到的導致銅進口增加的原因包括中國國儲局收儲,以及將精煉銅作為融資抵押品。但這些原因無法解釋為何銅精礦(又稱銅礦砂)進口大幅增加,12月銅精礦進口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26%,至創紀錄的148萬噸,但銅精礦并不能用于融資抵押。巴克萊的大宗商品分析師Dane Davis說,“精煉銅和銅精礦進口復蘇與人民幣開始貶值有關系,是投資者試圖在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前儲備銅”。
LME指標期銅CMCU3約為4500美元,去年下半年多數時間都低于滬銅價格。市場曾預期,隨著中國進口增多,這一價差將收窄直至消失,但至今尚未成為現實。
麥格理在一份報告中稱,“其中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幣貶值,導致國內市場參與者選擇在上海期交所建立多頭倉位。”麥格理稱,這可能意味著,與此同時LME空頭倉位增加,“而不是說中國強勁的需求推高了國內銅價”。
對于銅價后市,業內人士表示并不樂觀。
路透社稱,盡管上海期貨交易所指定倉庫的銅庫存超過了倫敦金屬交易所,但這不應視為中國實際需求增強的跡象,因為進口的增加更多與補充庫存有關。
彭博行業研究駐新澤西Skillman的分析師霍夫曼也表示中國銅需求仍然非常疲弱,中國去年的銅消費量下降了2%到4%,從今年的市場來看,可能也不會有明顯好轉。
BB&T分析師Garrett Nelson預計銅價在短期內面臨重大挑戰。
(關鍵字:銅 銅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