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產品到化工品、從黑色金屬到有色金屬,還有始終表現不俗的金銀貴金屬,大宗商品市場最近再度迎來狂歡。這股旋風甚至刮至股市,有色板塊拉動整個A股上漲。
周一,國內商品期貨整體走強,活躍品種中,滬銀、滬鎳、鄭棉、PP、塑料聯袂漲停,不少品種近期都出現了連續暴漲的逼空行情。從行情演變來看,商品市場的預期已經悄然逆轉,進入正反饋階段。
始于6月下旬的本輪商品大漲,來得有些突然。很多人表示看不懂,甚至一些產業內人士也摸不著頭腦。大宗商品強勢反彈,是資金推動還是實體改善?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也關乎行情的未來發展。
任何一輪行情都離不開資金,本輪也不例外。從數據看,近期國內商品期貨持倉明顯增加,海外有色金屬、貴金屬等市場的基金凈多持倉也大幅攀升。有分析人士認為,本輪商品反彈僅是資金的投機行為。以近期漲幅最大的白銀為例據記者和業內人士交流后發現,白銀現貨市場供需短期未見明顯變化,整體庫存仍舊較高,產業資金很早就進行了保值布局,眼下的大漲讓很多參與者非常被動,投機資金對產業空頭完成了精準狙擊。
資金對于商品資產的追逐有其內在邏輯:國內流動性寬松背景下,存量資金尋找投資標的,商品經歷多年持續下跌后價格處于低位,對于資金具備較強吸引力。然而,在記者看來,將本輪商品僅定性為資金推動多少有些片面,用宏觀驅動表述可能更為確切。從實體層面看,不少品種的供需面也正在發生變化,大漲背后其實另有隱情。
首先,不得不提人民幣貶值。海外定價的大宗商品很多都是以美元標價。5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連續貶值,以人民幣標價的進口商品價格本身就有上漲需求,一定程度看,進口成本的提升帶動了商品市場的整體上漲。此外,人民幣貶值對于國內出口將形成提振,提升紡織等行業的價格競爭力,雖然效果未必很快顯現,但有助于形成向好預期。
其次,上半年房地產、基建市場的階段性改善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比較明顯。一季度以來,國內經濟數據有所好轉,大宗商品需求逐步穩定,供給側改革壓縮過剩產能,帶來供需結構階段性改善,煤炭、鋼鐵的大漲就受到這方面影響。而農產品市場還受到極端天氣的炒作,國內外市場出現共振。
最后,從中觀產業和微觀企業的角度分析,中下游長期低庫存后的集中補庫也是本輪商品大漲的重要誘發因素,原料環節的去庫存正在提速。這在棉花上反應得最為充分,雖然國儲囤積大量庫存,但近期貿易商和紡織廠集中重建庫存,造成了現貨市場供應緊張,因此價格出現大幅上漲。
(關鍵字:商品預期悄然逆轉 大漲背后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