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消息:日本買家打算減少年度合約中的鋁采購量,轉而投入現貨市場,因近月來供應持續過剩,使得現貨鋁升水降至逾七年最低。
日本為亞洲頭號鋁進口國。日本買家大多以年度合約的形式來采購鋁,鋁升水通過每季度的談判確定,并作為地區鋁價的基準。
但由于現貨鋁升水自3月前后觸及年內高點后一路下行,消息人士稱季度談判中確定的升水遠高于市場實際升水。
一位鋁制品加工廠的消息人士稱,“市場上有大量庫存,買現貨更劃算。”其并稱,其所在企業2017年的年度合約采購量可能會減少。
7月份日本三大港口鋁庫存從5月份超過50萬噸的紀錄高位下滑至30萬噸左右,但仍遠高于2014年初的23-27萬噸。
合約采購量降低或給力拓、美國鋁業(Alcoa)、South32等供應商帶來沖擊,這些企業原本有合約保障的銷售可能受損。
日本10-12月當季鋁合約升水預計達到七年最低,主要生產商報價在每噸80-82美元,較前季下降9%-14%。但消息人士稱,買家希望升水更低,鑒于現貨升水在70美元左右,買家對合約升水的出價在70-75美元。
日本主要買家包括丸紅商事(Marubeni)、三菱商事(Mitsubishi)等貿易商,以及日本聯合鋁業公司(UACJ)、神戶制鋼(Kobe Steel)等加工企業。
一日本貿易公司的消息人士稱,“我們打算要求冶煉廠改變交易方式”。
但一生產商警告稱,如果沒有年度合約,那么在供應收緊的情況下,買家采購的數量以及時機就不能隨心所欲。
一家與日本進行交易的新加坡貿易企業稱,日本買家可能會逐漸向更大范圍的現貨采購轉變,最初可能僅僅是在現貨市場進行有限的采購。
與此同時,一些買家表示,他們可能會推動基于現貨升水指數來確定年度合約定價的方式,從而免除進行季度談判的必要。
但多數供應商及買家稱,這種轉變可能是艱難的,因為很難找到一個能夠準確反映日本市場狀況的指數。
日本買家與國際生產商針對2017年鋁供貨合約的談判將于11月開始。
(關鍵字:鋁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