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里,印尼鎳產業異軍突起,從以往單純出口鎳礦原料到目前國內鎳加工產業初具規模,儼然成為全球鎳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縱觀印尼鎳產業的發展歷程,印尼政府主要是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和采取相關舉措、大規模的招商引資以及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這三種方式和途徑來推動國內鎳產業的快速蓬勃發展。
一、密鑰一:政策舉措頻出確定鎳產業發展框架 2014年1月,鎳原礦出口禁令在印尼正式生效,禁令規定,在印尼采礦的企業必須在當地冶煉或精煉后方可出口。該禁令持續了3年,但效果并不理想,2017年1月,印尼放松了相關禁令,允許冶煉廠出口鎳含量不足1.7%的富余低品位鎳礦石,但要在5年內完成冶煉項目建設,并有30%的鎳礦用于國內生產使用,其余低品位的鎳礦可以出口。2019年,印尼兩次宣布提前對鎳礦的出口禁令,將原定于2022年實施的出口禁令提前至2020年1月實施。雖然期間經歷了變故,但是鎳礦出口禁令最終得到了確立并堅持下來,為日后鎳產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從此,印尼鎳產業發展的齒輪開始轉動。 2021年3月,印尼政府制定了在本國建立完整鎳電池生產線的計劃,并在此后成立了一家國有控股公司。這項全產業鏈計劃內容是,由4家國有公司分別提供鎳礦石、加工硫酸鎳和硫酸鈷,并生產陰極材料和電池。此舉令印尼政府得以通過國有控股公司控制從上游到下游的所有涉及鎳和電池的產業鏈,表明印尼政府已經將鎳產業的發展目標瞄準了電動汽車行業。 2023年2月,時任印尼投資協調部長表示,印尼將限制鎳冶煉廠建設以保障新廠能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他稱,印尼許多現有冶煉廠已在生產鎳生鐵和鎳鐵,鎳生鐵和鎳鐵合金一般含鎳40%。應該優先利用礦石儲量來生產高價值材料,包括動力電池原料,旨在推動下游產品增值80%-100%。這一舉措再次反映出印尼政府意欲令其鎳礦產品在國內加工增值的迫切愿望。
同年5月,印尼鎳鈷產業鏈大會在首都雅加達舉行。時任印尼海事和投資協調部/采礦事務副部長在發言中表示,印尼需要建立自己的鎳價指數。這一舉措是發展印尼鎳產業的重要一環,其意義在于,首先作為鎳行業的重要參與者,通過建立本國的指數,可以確保鎳產品市場不僅僅是參考某個單一指標。其次,新指數可用于作為出口稅收和國內鎳礦定價公式的重要參考依據。 2024年5月,印尼官員表示,政府已將16個項目列入將獲得政府支持的戰略項目清單,其中包括五個鎳加工工業園區。這些工業園區的總價值高達636.9萬億盧比(約合395.8億美元),以推動國內鎳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五大鎳加工工業園區將主要生產混合氫氧化物沉淀(MHP)和鎳鈷硫酸鹽等關鍵材料,以滿足電動汽車電池制造的需求。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印尼政府對鎳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也顯示了印尼尋求在全球鎳產業鏈中更大話語權和影響力的決心。 2024年7月,印尼政府正式推出了一個創新的在線追蹤系統——SIMBARA,旨在全面監控鎳和錫這兩種關鍵礦產從礦山開采到國內加工設施的全過程流動,以此增強行業透明度、提升問責機制,并促進政府稅收和特許權使用費的收入增加。該系統初期將重點關注礦產從礦山到國內加工廠的運輸過程,包括跨島運輸,并與采礦配額緊密關聯,確保每一環節都透明可追溯。
該系統的引入具有四重功效,第一,簡化管理流程;第二,確保政策執行的一致性和權威性;第三,顯著提升行業合規性;第四,有利于發揮強大的反腐和打擊非法采礦的功能,進一步凈化市場環境。 2024年8月,時任印尼能源和礦產資源部部長宣布,工業部已經同意暫停建設采用回轉窯電爐(RKEF)法生產鎳生鐵的鎳冶煉廠。這一決策標志著印尼在鎳資源利用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旨在通過控制鎳礦產量,以支持電動汽車行業和新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印尼政府的這一決策不僅是對鎳資源利用方式的調整,更是對整個新能源產業綠色轉型的推動。
(關鍵字: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