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在山西省武鄉縣磚壁村,到處機聲轟鳴,車輛穿梭,一個個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而在八路軍游擊戰體驗園、百團大戰指揮部舊址等景區,車水馬龍,游人如織,農家樂家家爆滿。
武鄉縣是著名革命老區之一,紅色資源豐富。如何把革命老區、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武鄉堅持文化為魂、旅游為體,文化旅游共生共融的理念,努力建設全國最大的八路軍文化產業園、打造全國紅色文化產業龍頭和紅色旅游目的地。全縣投資5億多元實施了八路軍文化園、游擊戰體驗園、《太行山》大型實景劇等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先后舉辦兩屆八路軍文化研討會;成功舉辦首屆八路軍文化旅游節,八路軍文化品牌在全國打響叫亮。
“如今,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已成為老區武鄉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強縣富民的強大引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魏書文介紹,去年全縣共接待游客165.8萬人次,同比增長27.6%;旅游綜合收入達11.6億元,增長78.6%,有力帶動了現代物流、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
武鄉還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在推進工業新型化過程中,武鄉縣按照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和“新”在鎂都、化在規模的思路,在循環經濟上大做文章。目前,以蟠洪、和信兩大工業園區為載體,初步形成了煤—電—鎂、煤—焦—煤化工、鎂渣—粉煤灰—新型建材等產業鏈,產業水平、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山區農業縣,全縣21萬人口有18萬生活在農村,農民脫貧致富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武鄉縣縣長閻新平介紹,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脫貧翻番為目標,全縣已建成18個特色種養基地,新發展干果經濟林3.5萬畝;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個,初步形成了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化布局;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743個,實現了377個行政村全覆蓋。
武鄉縣狠抓綠色生態建設成效明顯。“能住上這漂亮的新樓房,俺心里甭提多高興了!”這些日子,家住陽光小區C區的困難群眾張先菊逢人就樂。眼下,生活在老區這片紅色熱土上的21萬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了由外到內的“變”:城市變美了、道路變寬了、生活變好了、市容變靚了……
“堅持打好革命老區一張牌,以建設全國最大的八路軍文化主題公園、全國鎂合金終端產品制造中心和周邊地區的現代服務中心為引領,走出一條革命老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轉型發展的路子。”武鄉縣委書記周濤說。2011年,武鄉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六項主要指標均呈現兩位數增長,實力在山西縣區排位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