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維持運營并償付即將到期的債務,中國光伏企業紛紛開始消減開支。但如果全球對太陽能電力的需求繼續增加,裁員可能會導致中國光伏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下降。
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板生產商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SuntechPowerHoldingsCo.,STP)周一宣布將暫時閑置四分之一的產能。這一消息正值中國太陽能板行業面臨供應過剩壓力之際,美國初步決定向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征收反傾銷關稅,同時歐盟將就中國光伏企業是否存在傾銷展開調查。
在此之前,其他一些盈利下滑、股價大跌的中資光伏企業近日也已經發布了類似公告。
據投資銀行MaximGroup表示,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中國十大上市光伏企業總共負債175億美元。而分析師對于尚德是否有能力贖回明年3月到期的5.41億美元可轉債尤為關心。
尚德宣布,為將全年營運成本削減20%,公司將在中國地區裁員1,500人,將太陽能電池板產能從2011年的2.4兆瓦削減至1.8兆瓦。
尚德稱,太陽能板和太陽能晶圓的產能將保持在1.6兆瓦。太陽能板由太陽能電池組成,而后者由太陽能晶圓組成。
盡管裁員可能會暫時緩解光伏企業的負債壓力并有助于解決供應過剩問題,但分析師們稱,太陽能板價格不可能回升至原來的水平,因為光伏行業必須順應煤炭或天然氣發電成本下降的趨勢,這樣才能保住競爭力。
市場研究公司Solarbuzz稱,過去一年中,歐洲生存太陽能板平均價格至少下跌了20%。
MaximGroup的分析師AaronChew稱,令光伏行業感到矛盾的是,想要降低平均成本并恢復盈利,企業必須加大生產、而不是縮減產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樣做只會導致供應過剩的局面進一步加劇。
Chew說,需求并不是問題,光伏行業對美國、中國以及日本的發貨量正在不斷增加,遠遠抵消了歐洲因消減對可再生能源補貼導致需求下降帶來的影響。
2011年中國出口的太陽能板總值358億美元,其中對歐盟的出口占到60%以上。。
不過他指出,太陽能板行業的毛利潤率已經從2010年的30%以上下降至不到10%,如果想要生存下去,中國企業就必須向產量大、利潤低的方向轉型。
Solarbuzz稱,由于來自中國等亞洲國家的需求增強,2012年全球對太陽能設備的需求可能超過30兆瓦,較2011年增長8%。
全球第三大太陽能板生產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TrinaSolarLtd.,TSL)上周宣布管理層裁員200人,約占員工總人數的1.5%。天合光能第二季度發生虧損。
天合光能首席執行長高紀凡向道瓊斯通訊社(DowJonesNewswires)表示,盡管一些光伏企業采取了結構調整和成本削減措施,但未來幾年中國光伏行業可能會出現一波并購、重組以及破產潮。
全球第四大太陽能板生產商阿特斯(CanadianSolarInc.,CSIQ)稱,公司沒有縮減業務規模的打算。不過,阿特斯發言人沈楊子表示,受貿易保護主義影響,阿特斯無法保證將來一定不裁員。
全球第二大太陽能板生產商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LDKSolarCo.,LDK)周一稱,作為公司融資策略的一部分,公司已向所在地政府出售了部分房地產物業和土地使用權。
(關鍵詞:太陽能版 光伏 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