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記者從第六屆國際銦鍺論壇上獲悉,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自2011年4月開市以來,交易量、交收量持續增長,已經成長為在全球稀有金屬領域具有一定話語權的交易所。截至2013年5月,交易所已上市銦、鍺、鈷、鎢、鎵、鉍、硅、白銀等8大類10個品種,除白銀外,其他7個品種的交易量、交收量均為全球第一。
第六屆國際銦鍺論壇由亞洲金屬網主辦,來自世界各地銦鍺產業及其他有色金屬投資的專家、企業參加論壇。
“我們已經成長為在全球稀有金屬具有一定話語權的交易所。”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總裁單九良介紹,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通過制度創新和交易模式創新,實現了稀有金屬貿易與流通、供應鏈金融、信息傳導、資源投資與收儲、商品定價等五大功能,大量社會閑散資本通過交易所這一高度市場化的平臺投資稀有金屬,分享資源增值收益。同時,交易所為企業提供的大量資金反哺產業,為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
云南掌握全球銦鍺交易主動權
云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屬資源大省,銦、鍺兩種金屬儲量尤其突出。云南鍺業(002428)董事長包文東介紹,云南鍺業早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鍺系列產品生產商和供應商。
2012下半年,全球鍺價飆至近十年來的最高點。“戰略新興產業的推進,新材料、新能源的發展預期,釋放了鍺、銦等稀有金屬的投資價值,使得相關上市公司具有較好的業績支撐,并對該板塊的后期走勢具有影響力。隨著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高新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稀有金屬的戰略意義也隨之放大。資金越來越多的關注具有定價權的資源品,爭奪稀有金屬定價權將利好這一行業。”包文東認為。
而單九良也認為,通過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的平衡制約,云南基本掌握了國際銦、鍺的交易價格,“我們從賣方變成買方,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話語權。”
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唱響“中國夢”
2011年,國內首家有色金屬現貨電子交易所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昆明正式鳴鑼開市。此前,云南省政府金融辦主任劉光溪曾表示,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作為中國首個有色金屬現貨交易平臺,其成立將大大提升云南有色金屬產業鏈價值,進一步鞏固云南省有色金屬產業在國際市場的戰略地位并提升云南有色金屬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定價話語權,對推進云南省以金融業聚集效應實現跨越式發展、昆明市區域性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建設產生重要促進作用。
兩年后,交易所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交易商會員數已經超過4萬人,累計交易總額近1500億;累計成交量73662噸;累計交收量29320噸,有色行業企業在交易所平臺實現的銷售超過50億元,也就是說,交易所給稀有金屬產業輸送了至少50億的資金。
“目前我們的客戶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70億,從這個意義上說,泛亞這個"兩歲"的交易所,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現貨交易所。”單九良表示。
談到未來,單九良表示,對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來說,稀有金屬產業的“中國夢”,就是作為全球最大稀有金屬儲備國和出口國的中國,擁有自己的定價權,在全球稀有金屬游戲規則的制定上,不再處于被動地位。
據介紹,釩、鋰、錫、鎂、鉬、銠等稀有金屬也將于今年陸續在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上市。
“到2014年,泛亞交易商會員總量將超過10萬人,上市品種超過20個,資產總規模超過200億,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金屬交易所。”單九良對此信心滿滿。
(關鍵字: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 銦 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