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從威海市科技局獲悉,上半年威海市自主創新工作取得新突破,萬豐鎂業“高強度鎂合金及其深加工工藝和裝備”等5個項目被列入2013年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爭取資金數位列全省第二。同時,今年有兩個項目通過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專家驗收,13個項目被列入省自主創新專項計劃。
躋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是威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的重要實現途徑。今年,省政府決定連續3年每年安排10億元自主創新專項資金,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項目。在加大市級財政預算科技專項資金投入的同時,鼓勵企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爭取更多政策支持。
威海萬豐鎂業高強度鎂合金項目就成功收獲了創新政策“紅利”。“用高強度鎂合金生產的汽車輪轂,重量大大減輕,相比同等規模的鋁合金輪轂,油耗可降低15%左右。”萬豐鎂業新項目部有關負責人說,高強度鎂合金強度大、重量輕,除了用于輪轂,還可以用來制造大型的薄臂鑄件,廣泛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關鍵領域的零部件生產。
憑著前沿的創新成果和高端的產業戰略定位,和高強度鎂合金項目一樣,威海市廣泰空港公司的飛機地面抱輪移動技術裝備、東生能源的多孔態聚合物鋰離子動力電池及系統集成、海王旋流器的高效雙錐體重介質旋流器等4個項目也被列入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共獲得無償補助經費1500萬元。通過自主創新專項帶動,這5個項目將完成總投資2.67億元。
除了已獲批的自主創新專項,威海市廣泛篩選符合要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讓更多創新項目通過政策扶持得以快速推進。
今年6月,“200MW高溫氣冷堆核電示范工程”和“大型豪華高速客滾船產業化”兩個項目,通過了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專家組驗收。其中核電示范工程項目具有世界最新型的第四代核電技術,列入國家重大專項。而由黃海造船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3.6萬噸亞洲最大、裝載能力最強、國產化率最高的大型豪華高速客滾船,首次按國際無限航區和渤海灣具體海況進行船舶設計,為我國下一代大型豪華高速客滾船的設計及建造做好了充分的技術儲備。
在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實現突破的同時,威海市鴻通管材有限公司承擔的“非金屬撓性連續復合管研制與產業化”等13個項目,被列入2013年山東省自主創新專項計劃,共爭取無償補助經費1.35億元,爭取立項數和資金數均位居全省第三。
政策助力,讓各級財政資金不斷注入,為威海市自主創新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市科技局局長張宗軍表示,目前,威海市累計爭取承擔省自主創新專項20項,獲得補助經費累計2.25億元,拉動企業投入21.88億元,將有力推動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術、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以及橡膠輪胎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提升,對加快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將起到顯著的示范帶動作用。
(關鍵字:鎂合金 萬豐鎂業 自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