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年產5萬噸規模的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項目,金盛鎂業主要從事鎂產品及鎂合金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及以鋁鎂合金為核心的輕合金研發生產。在鎂冶煉的過程中,硅鐵是重要的還原劑,硅鐵生產線是鎂原料供應的重要保障。此次,盾安節能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回收硅鐵礦熱爐煙氣余熱進行發電,所產生電能用于金盛鎂業冶煉生產自用,實現了降低能源消耗、清潔生產,對進一步推動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自發自用 節能環保更劃算
“金盛鎂業包含兩條25500kVA硅鐵生產線,目前煙氣處理仍采用傳統工藝。”項目負責人萬洪光介紹說,“我們通過余熱回收技術和低壓蒸汽余熱發電技術,充分利用現有余熱資源,既降低了硅鐵冶煉能耗,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實現‘自發自用’,減少企業外購電量,帶來可觀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以鎂生產過程節能為重點,全面推廣有色金屬冶煉煙氣余熱發電”——可見,余熱發電已成為推進結構節能、發展循環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冶金企業實施節能改造以適應政策、經濟需求的迫切手段。
“硅鐵生產成本中60%-75%為電力成本,目前生產一噸硅鐵所消耗的電能在將近9000度、單位電力成本近4000元;而煙氣余熱發電項目投產之后,預計能實現年供電量4000多萬度,折合電價將近2000萬元,這無疑是個增值的過程。”萬洪光說道。
技術創新 保證運行穩定與能效最佳
為克服硅鐵爐煙氣含塵量大、余熱鍋爐積灰對傳熱效果的影響,盾安節能采用國內先進的鍋爐機械鋼刷自動化除灰系統,并通過汽輪機滑壓運行發電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余熱鍋爐熱轉換效率低、系統運行不穩定兩大難題。
“硅鐵爐高溫煙氣含塵量大,所含粉塵細而粘,容易在余熱鍋爐受熱面上積灰,影響鍋爐受熱面的傳熱效果,影響鍋爐效率;針對此問題,我們運用國內先進的鍋爐機械鋼刷自動化除灰系統,實現了高性能清灰,保證了鍋爐效率及運行。”據萬洪光介紹,由于余熱回收工程不能影響正常冶煉生產,余熱回收利用系統的設計必須結合硅鐵冶煉生產的工藝特點進行,“比如,硅鐵煙氣余熱的溫度存在波動性,針對此特點我們選取參數適應范圍廣的低品位凝汽式汽輪機,使系統能夠適應余熱源參數大范圍的波動,保證其平穩地運行及發電效率;同時滑壓運行方式讓汽輪機負荷變動的速度不受汽缸壓力限制,提高了內效率,保證了經濟性和安全性。”
助推冶金業“綠色升級”
“在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輕工等余熱余壓資源豐富行業,全面推廣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技術,推進低品質熱源的回收利用,形成能源的梯級綜合利用。”——作為《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工程之一,余熱回收利用已經成為高耗能企業打造循環經濟、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盾安節能已與河北、河南、山東、遼寧、新疆等多個省市地方政府及電力、化工、冶金企業合作開展可再生能源利用該項目,業務范圍涉及工業余熱利用供熱、污水源冷熱聯供、余熱余壓發電等多個領域。作為我國節能服務領軍者,盾安節能根據耗能企業特點及需求,提供集“診斷、規劃、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管理”為一體的系統集成總包服務。
“按生產75%硅鐵礦熱爐為例,煙氣中的大量熱能相當于總輸入能量的約50%。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回收利用礦熱爐煙氣本僅能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煙塵污染,對于冶金企業來說,余熱發電是目前盾安節能助推其實現‘綠色升級’的有效途徑之一,”萬洪光說道,“綠色升級的為企業帶來的利益是多重的,金盛鎂業項目運行后,預計實現的余熱發電量相當于年節約1.36萬噸標煤,每年減少熱污染排放15萬GJ、減排二氧化碳4.2萬噸、二氧化硫1250噸,節能環保的同時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增加企業的自發電量,提升了整體經濟運行質量。”
(關鍵字:鎂 金盛鎂業 煙氣余熱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