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縣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南部,總人口15.58萬,其中農業人口11.5萬人,總面積4182平方公里,耕地49萬畝,蘋果面積37.4萬畝,其中掛果面積31.5萬畝,果農人均果園面積3.7畝,年產量約59.1萬噸,產值31.96億元。全縣冷(氣)庫儲量累計達到27萬噸。2021年,富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縣,為進一步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縣農業農村局圍繞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結合全縣 “3+X” 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實際,按照“農有、農用、農享”的原則,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通過政策宣傳、示范引領、信貸支持、督查檢查和嚴格驗收等措施,扎實推進全縣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依托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補齊無法滿足蘋果存貯需求的“短板”。富縣牛武鎮川塬相接,全鎮果園總面積達1.96萬畝,大部分位于塬面、峁稍地塊,交通不便。全鎮僅有幾個小型冷庫,庫容量小,無法滿足果農存儲的需求。往年每到蘋果收獲季節,由于冷庫數量少,小型冷庫庫容量不足,部分果農因貯藏設施不足,不得不就地銷售,或者將蘋果運到其他鄉鎮入庫存放,導致采購商收購價格與果農預期價格反差較大,這樣既增加了成本又影響了果農的收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項目支持崔艷芳家庭農場在牛武鎮新建了容積1000噸的大型冷庫,富縣卓祥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對牛武鎮八條鹼村已廢棄多年的冷庫進行了升級改造,改造后庫容量達2500噸,有效緩解牛武鎮蘋果存貯難的問題,而且通過統一存貯和銷售,可以直接對接銷售端,通過規模化出售大大地提升了果農的議價能力。據了解,當前蘋果平均收購價格在6元/公斤左右,較去年上漲了20%。
二是小型冷庫優勢突出,經營靈活收益高。2021年全縣建成的冷庫庫容量小于1000噸的有26個,這些小型冷藏庫建設周期短,能很快投入使用,雖然庫容小,但是經營靈活性好,管理和維修成本低,且大都建在田間地頭、村前屋后等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農戶銷售和外來客商收購,有效降低了農產品物流成本,減少了果蔬產后損失率。富縣交道供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吉剛鋒,種植果園40余畝,其中掛果30畝,同時還養殖中蜂270箱,養殖土雞200余只。所以每年蘋果、蜂蜜和土雞蛋的存儲就成了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2021年在項目帶動下,吉剛鋒煩惱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他逢人高興地說:“2021年的建庫政策就是好,我建成這座儲藏量26噸的冷庫是全縣的示范庫,縣農業農村局給補貼一部分,項目資金再補助一些,自己只花了2萬多元就建起來了。”他還總結道:“小型冷庫對小農戶來說非常適宜:一是可以解決自身蘋果存貯問題,入庫出庫非常便捷,有利于網上銷售;二是保鮮效果好,銷售價格高;三是投資小,見效快。”據了解,今年他家的蘋果入庫后全部通過網上銷售,較往年相比收益明顯增加。蘋果出庫后還可以存放蜂蜜和土雞蛋,這樣冷庫全年基本都可以發揮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冷庫周轉使用率,實現多渠道增收。
三是發揮強農惠農政策效應,壯大村集體經濟。2021年申報的建設主體中有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建設主體最大的特點在于服務性,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村集體資金和項目補助資金建設冷庫,冷庫建成后又服務于村民,既可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又可以實現果農增收。同時,也有利于當地村民發展特色規模種植,村民就地就近就業明顯增多。南教場居民小組,全村共有68戶村民,293口人,果園面積735畝,年產蘋果200萬斤。為了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的目標,南教場村委會商議決定以富縣鄜城街道辦南教場居民小組股份經濟合作社申報了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利用村集體經濟資金和項目補貼資金100多萬元新建了三個單體庫,儲藏量達350多噸,當年建成當年投入使用。現已存貯蘋果38萬斤,村民入庫可享受低于市場價0.05元/斤的優惠,既為村民節約了庫費,也減少了將蘋果存貯在其他地方的運輸成本。蘋果銷售價格已經由原來入庫時的2.2元/斤上漲到2.8元/斤,38萬斤蘋果可給果農帶來增收22.8萬元。目前,該冷庫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合作社每年將冷庫收益的30%留存在村集體用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70%按股份比例給村民分紅。據村書記介紹,現在果蔬存貯的問題已無后顧之憂了,村里明年計劃大面積種植水果玉米。可以說,南教場村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冷庫+農戶”這種運營模式,走出了村集體經濟壯大、農產品產業鏈完善、農民收益增加的“多贏”新路子。
四是實施廢舊庫改(擴)建,盤活閑置資源變廢為寶。2021年申報進行舊庫改(擴)建的建設主體有27個,這些舊庫大多年久失修、設備陳舊,處于廢棄狀態或者不能正常使用。通過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2021年共完成80個單體庫改(擴)建,總庫容達4.76萬噸。交道鎮民康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圣龍果庫在改造前已經停止運行兩年多,因為資金短缺的一直沒有進行改造,2021年通過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合作社通過自籌和項目補貼共計投入170多萬元,改建成庫容量達1000多噸的大型冷藏庫,當年改建當年投入使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相比而言,建造同樣噸位的冷藏庫預計需要花費300多萬元,通過舊庫改擴建為建設主體節約了大量資金,既可以盤活已經廢棄或者閑置的資源,讓舊庫重新煥發生機活力,同時也解決了當地蘋果存貯問題,可謂一舉多得。
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縣的實施,使富縣2021年共增加果蔬冷藏保鮮貯能6.11萬噸,其中新建冷庫增加貯能1.35萬噸,改擴建冷庫增加貯能4.76萬多噸,撬動社會投入資金達到7982萬元(其中享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2000萬元),直接創造就業崗位數2600多個,間接創造就業崗位數1100多個,增加勞務收入1000多萬元。截至目前,新建、改擴建的冷庫中現已全部投入運營,為全縣鮮活農產品倉儲外銷和冬季果蔬儲備提供了有力保障,縣域內農產品貯藏保鮮和產后商品化處理能力將明顯提高,形成全縣農產品流通的“蓄水池”和“新渠道”,有效解決鮮活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問題,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發揮了更加積極的作用。
(關鍵字: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