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太陽能電池出口累計金額達1521.89億元,同比增長23.6%,與電動汽車、鋰電池共同成為拉動外貿出口的“新三樣”。我國太陽能電池等光伏產品最近在國際市場的熱銷,是光伏行業在過去20年中克服重重挑戰、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結果。
與此同時,隨著地緣政治演變和中美競爭的加劇,全球光伏行業的競爭亦愈發激烈。本月早些時候,有媒體報道稱,一名中國光伏從業者在德國遭警方調查。盡管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已澄清此事,但阻擋不了世界將目光再次聚焦于中國蓬勃發展的光伏產業。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能源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韋福雷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國光伏產業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光伏產業供應鏈。但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產業也面臨產能結構性過剩、在海外市場陷入“價格戰”與“內卷”、歐美國家打壓趨勢日益明顯等挑戰,產業競爭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一、從被“卡脖子”到全球領先
“光伏產業是我國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掌握產業鏈、供應鏈的絕對優勢,主要生產環節產能全球占比均超過80%。”長期深耕于光伏行業的英利集團國際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從最初的原材料、設備、市場“三頭在外”,到如今的產業鏈國際競爭優勢顯著、為各國能源轉型做出重要貢獻,中國光伏產業已經確立了全球領先的市場地位。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光伏各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光伏組件占全球的75%以上,電池片占80%左右的市場份額,硅片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95%以上。
(關鍵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