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上,我們將紙與紙板分為四大類,即文化用紙、包裝用紙、特種紙、生活用紙。在國家《造紙產業發展政策》中,將造紙行業定位于基礎原材料產業,這主要是針對前三類產品而言的。生活用紙是紙與紙板產品中的特殊一類,屬于日用消費品行業,或者說是輕工業。特殊的性質決定了其市場品牌、營銷模式、發展前景等與前三類產品存在較大的區別。在我國,雖然生活用紙的產量不到紙與紙板總產量的8%,但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制漿造紙行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生活用紙產業可以說是“喜”、“憂”并存。
■ 喜: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
● 生活用紙增長與GDP增速呈正相關
過去,不少專家學者認為我國紙與紙板的產量增長與GDP增速呈正相關,這在計劃經濟、市場供不應求的時代是正確的。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紙與紙板的產量與GDP走勢發生了偏離,今后不能簡單地再用GDP增速來測算紙與紙板的產量了。
而生活用紙恰恰相反,與GDP增速呈高度正相關。這是因為生活用紙行業是消費品行業,且是快速消費品行業,與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們生活水平密切相關。近幾年,在我國造紙行業整體表現不佳的情況下,生活用紙一枝獨秀。今后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用紙仍將存在剛性市場需求,生活用紙的市場前景越來越被看好。
● 人口紅利推動生活用紙需求持續提升
據國家人口發展報告分析,中短期我國人口仍將呈上升趨勢,2030年達到高峰,之后開始緩慢下降,到2050年及其之后趨于穩定。目前我國人口是13.68億人,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結合人口自然增長規律,預計到2030年將迎來人口高峰,達14.5億人。
目前我國年人均生活用紙的消費量僅是4.7千克。假若2030年我國大陸人均生活用紙的消費量達到臺灣和香港地區現在的水平(10千克/人.年以上),或者說達到北京、上,F在的水平(10千克/人.年),生活用紙的市場需求量至少將達到1450萬噸,是目前的一倍還多。
到2050年,假若我國人均生活用紙的消費量達到日本和西歐現在的水平(15千克/人.年),生活用紙的市場需求量將超過2000萬噸(13.7億人)。暫不說北美地區現在的水平(25千克/人.年)。
● “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為生活用紙出口創造了良好條件
近年來,生活用紙原紙的出口量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2014年出口量達到75萬噸,較2013年的64萬噸增長17.2%,凈出口量71萬噸。說明我國生活用紙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今后,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提速、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籌建、“互聯網+”的重視,國際貿易往來將更加頻繁。改革開放的良好外部環境將加速生活用紙出口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