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際原油表現格外強勁,尤其是春節后,WTI原油和Brunt原油齊漲。歐美嚴寒天氣是引爆取暖油需求,是國際原油近期強勢的主因。而伊朗石油(行情 專區)出口尚未因歐美放松制裁而出現大幅回升,再加上投資者押注美國經濟復蘇和中國經濟增長平穩對原油的需求拉動,這都構成了原油2013年和2014年初表現堅挺的原因。然而,由于2014年美國巖頁油產量繼續增長,并有望在2016年-2020年進一步增長,新興市場需求面臨不確定性,預計全球原油供求基本保持平衡,油價缺乏持續上漲的基礎。
每年冬季,北美取暖油需求都會成為市場操作的熱點,但是今年北美和歐洲嚴寒導致今年天然氣和取暖油需求遠高于往年同期。2月初,美國部分地區遭受降雪降溫天氣,對取暖油需求增長的預期帶動汽油期貨上漲,也助國際油價走高。美國能源信息署也顯示取暖油庫存出現明顯的下降。EIA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美國取暖油庫存降至1668萬桶,而在去年12月底為1787.3萬噸,相對于去年同期2281.2萬桶的水平,下降了26.9%。由于取暖油和柴油需求增加,甚至連歐洲都正在把取暖油油輪開回東海岸。
同時,原油供應面出現短期利多因素。一方面,法國一場24小時的罷工迫使原油碼頭Fos-Lavera關閉并削減了該地區的供給。定于3月裝船的四個指標北海原油數量較少,令供給吃緊,以及英國最大的油田Buzzard在2014年需要接受為期九周的維護,這都使得Brunt原油也追隨WTI原油的步伐補漲。另一方面,伊朗石油出口并沒有因歐美國家放松制裁而出現立馬的攀升。數據顯示,伊朗2013年四季度出口亞太的原油量幾無增長,其中日韓自伊朗進口原油僅26萬桶/天,環比還有24%的下滑。
但展望后市,原油在供需層面存在一些潛在利空。首先,OPEC原油供應會增加。一方面伊朗原油出口將會恢復,2月8日,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德黑蘭舉行會談,原定一天結束的會議被延長到了兩天。雖然此次德黑蘭會談并未向外界公開太多信息,但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都認為18日在維也納舉行的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下一階段談判會取得進展。另一方面,歐佩克原油產能的建設在未來兩年也將出現持續改善,其中主導供應增長的包括伊拉克,也包括核心成員國。其中,伊拉克預期在未來2年產能平均增長50萬桶/天,至420萬桶/天。而核心成員國的方面,沙特 Manifa大油田預計將于2014年上半年上線,之后持續增長并接近90萬桶/天的設計產能。
其次,非OPCE原油產出會出現明顯的增長,主要驅動來源于北美產量的持續上升以及非洲石油產出的增加。伴隨著頁巖氣的繁榮,美國石油產量節節攀升。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份,美國石油產量達到1170萬桶。預計美國石油產出2018年將達到每天1100萬桶,美國2016年末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產油國。
再次,實際需求增速可能不及供應的增速。盡管美國經濟復蘇引領原油消費的回暖,美國2013年10月份石油消費量同比增長3%,觸及兩年高位,但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原油消費可能沒有市場預估的那么樂觀,因此拖累全球總消費增速。
(關鍵字:國際原油 WTI原油 Brunt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