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良貸款水平或進入上行周期
- 2012-4-17 8:31:17
- 來源:轉載
- 作者:
- 字號:


 |
導讀: |
多家商業銀行2011年年報顯示,去年四季度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出現環比上升,這是一次階段性的反彈還是一次周期性的反轉?多位專家表示,受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償債能力下降等因素影響,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水平正處于周期性底部,預計將進入上行周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將維持在2%-3%左右,外向型經濟地區和中小 |
 |
關鍵字: |
銀行 貸款 |
|
多家商業銀行2011年年報顯示,去年四季度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出現環比上升,這是一次階段性的反彈還是一次周期性的反轉?多位專家表示,受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償債能力下降等因素影響,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水平正處于周期性底部,預計將進入上行周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將維持在2%-3%左右,外向型經濟地區和中小金融機構或更易受不良貸款水平上升的沖擊。
不良貸款余額抬頭
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小幅反彈,但資產質量整體保持穩定。關注類貸款和逾期貸款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在已公布年報的12家上市銀行中,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和深發展的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出現增長。從環比數據分析,不良貸款余額增長主要集中于第四季度。
2011年末建行不良貸款余額709.15億元,同比增加62.03億元,其中四季度環比增加62.73億元;不良貸款率1.09%,同比下降0.05個百分點,但較三季度末提高0.07個百分點。
深發展2011年末不良貸款余額27.38億元,較年初上升3.71億元,加回核銷后,不良貸款上升6.07億元;不良貸款率0.53%。公司不良貸款余額自三季度上升,四季度上升幅度更加明顯,單季度的不良貸款毛生成率達0.14%。
多位銀行人士指出,不良貸款余額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經濟下行期間,中小企業特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導致還款困難;另一方面是去年四季度以來銀行對不良貸款分類評價標準更加嚴格。
某券商分析人士指出,一直以來,市場對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貸款的風險高度警惕,2009年信貸激增對銀行的負面影響仍沒有消退。但從2011年年報分析,這兩類貸款質量基本穩定,監管機構多輪清理整頓效果明顯。“最近信貸風險主要表現在銀行收縮信貸,造成部分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而出現償債能力下降。”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認為,不良貸款的反彈是經濟下行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今年銀行關注類貸款和不良貸款余額仍可能延續上升態勢,但不良率將維持在低位,即信貸成本不會大幅提高。
三重風險考驗銀行
某銀行業內人士擔憂,今年銀行貸款將受經濟下行風險、區域性風險和行業性風險的三重考驗,能否控制住不良貸款將成為保證銀行利潤增長的關鍵。
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060億元,同比下降5.2%。企業經營狀況并不樂觀。“今年以來兩次上調成品油價格;各地區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等使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斷上漲,蠶食企業的盈利空間。”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宏觀經濟金融研究處副處長付兵濤表示。
利潤的下滑直接對企業的償付能力構成拖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企業所受影響頗為明顯。
某銀行廣州分行的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初,廣州已經開始出現廠房消失,企業向內地轉移的現象。有部分外向型加工廠幾乎是“一夜之間”人去樓空。
企業老板跑路使得銀行信貸無力追償。很多小企業的廠房是租的,沒有不動產,所以銀行貸款基本沒有抵押物,有些銀行只是通過聯保、互保的方式發放一些小企業貸款。
“年初一企業老板跑路讓某股份制銀行深陷其中。”該人士透露,圈子里傳說該行近千萬元的貸款可能打了水漂。
而外向型經濟特點明顯的溫州,銀行貸款風險也開始釋放。溫州地區的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員表示,今年以來,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出現大幅上升。
“我們行小企業貸款整體不良率在1%左右,但是溫州分行今年一季度小企業不良貸款率已經激增到3%,不排除今年小企業整體不良貸款率上升到5%。”某股份制銀行的溫州分行行長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溫州已被列入風險重點防控地區。
“不良貸款大幅上升極大影響了銀行放貸空間。”上述人士指出,各家銀行都在收緊傳統中小企業貸款,房地產貸款幾乎全部停止,政府招商引資項目和一些科技型企業,成為銀行爭相貸款的主要對象。
而受經濟波動影響,部分行業成為拖累銀行資產質量的“禍首”。“目前正是鋼貿行業的寒冬。”一位上海曹安鋼材交易市場貿易商表示:“以前鋼貿行業經營情況好,銀行‘錦上添花’追著授信,但部分鋼貿商將貸款投資到房地產、期貨市場或變相地放高利貸。”
隨著政府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加上整個經濟增速放緩,這些高回報行業的回報率降低,盲目擴張、投資失誤、管理混亂的企業就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一位涉足鋼貿企業信貸的銀行人士遺憾地表示,當潮退的時候,銀行才發現問題。
不少鋼貿企業在銀行的鋼材質押品存“水分”,存在鋼材被重復抵押及向上游“托盤”大型鋼企借貨虛假質押等問題。現在上海地區銀行在對鋼貿商放貸時都“不認貨押”,不再發放鋼材質押類貸款。甚至停止了鋼貿企業的聯保類業務,對原先的純聯保、互保類貸款“只收不放”。
不良貸款或溫和上升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受到經濟減速、緊縮政策和企業償債能力下降的影響,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正處于周期性底部,預計未來將進入上行周期,經濟外向型地區和中小金融機構更易受不良貸款的沖擊。
中信證券銀行業研究員朱琰認為,2012年不良貸款僅會溫和上升,行業不良率不會超過1.3%,其中房地產并未受到嚴重打擊,不良率預計小幅攀升至1.2%。即便是在重度沖擊下,銀行業短期內不良貸款率預計也僅會上升至2.2%。長期看,不良率大致位于2%-3%之間。
一位監管機構人士稱,目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水平仍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市場沒有必要“談不良貸款色變”。
目前中國經濟處于探底過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增加是合理的,只要中國經濟不出現所謂的“硬著陸”,銀行的信貸風險不會大面積暴露。尤其是商業銀行的內控管理在多年發展中得到了強化。
此外,經過監管機構多年的布控,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截至2011年末,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達到278%,撥貸比為2.8%。朱琰測算,不良率即使升至8.32%,未來五年商業銀行無法盈利,仍不會傷及商業銀行的凈資產。
也有券商對銀行不良貸款水平反彈持更樂觀看法。高華證券的研究報告預計,企業虧損和銀行信貸不良率在二季度觸頂。加之上半年銀行業穩健盈利、凈息差及不良貸款良好走勢將為銀行股的基本面帶來積極影響。
對于近期中小企業風險頻發,一位銀行人士指出,不良貸款水平反彈可能會對商業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業務模式產生影響。銀行有動機將信貸資源回退到更加安全的領域,開始重新“壘大戶”、“傍大款”,進而放棄小企業信貸業務。
對此,有權威人士表示,為了保證銀行對實體經濟尤其是“三農”和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一方面,自去年9月開始,部分地區適度提高了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使急需資金幫扶的企業獲得信貸支持,讓實體經濟獲得更多轉型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溫州爆發的民間借貸風波,也加速了金融改革措施的出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規避金融風險有兩種方式,一是事后救火,一是改革。出現問題,改革反而變得更容易。“因為在危機情況下推進改革,容易形成共識。”
2011年部分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
證券代碼證券簡稱不良貸款比例(%)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
000001.SZ深發展A0.53320.66
601166.SH興業銀行0.38385.3
601288.SH農業銀行1.55263.1
600016.SH民生銀行0.63357.29
601988.SH中國銀行1220.75
600000.SH浦發銀行0.44499.6
600015.SH華夏銀行0.92308.21
600036.SH招商銀行0.56400.13
601328.SH交通銀行0.86256.37
601398.SH工商銀行0.94266.92
601939.SH建設銀行1.09241.44
601998.SH中信銀行0.6272.31
(責任編輯:0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