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中國光伏企業,真是怕什么來什么。繼去年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雙反”調查后,日前德國企業Solarworld已經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昨日四大光伏企業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代表國內光伏行業呼吁歐盟立足中歐貿易大局,同時希望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強勢介入,狙擊反傾銷調查。
歐盟對華光伏保持順差
此次在歐提出申請,要求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德國企業SolarWorld,中國企業并不陌生。去年美國發起對華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就是SolarWorld在美國的子公司提出。
昨天國內企業代表刊發聲明指出,去年中國光伏企業從歐盟各國進口原材料、制造設備等金額達到了75億美元,在近年的光伏貿易上歐盟一直保持順差,中國產品主要集中在組建端,在整個光伏價值鏈上只占8%-10%。
中國企業否認有傾銷行為
去年10月美國開始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而此次SolarWorld僅申訴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英利法務總監陳卓表示,原因可能是SolarWorld自身也找不到充足的證據證明中國企業受到補貼,而從美國入手“雙反”中國企業獲得成功后,再在歐洲市場掀起波瀾打擊中國企業才是其策略。
針對傾銷問題,英利首席戰略官王亦逾代表中國光伏企業表示,在美國“雙反”調查中,中國企業已經通過大量事實證明中國企業不存在任何非法補貼和傾銷。中國產品在各國受到青睞最關鍵在于其更高的性價比,是市場競爭優勢體現。
期望政府出招
與去年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展開“雙反”不同,按照歐盟法律,企業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后,歐盟各成員國需要討論這些調查是否符合各成員國利益,在正式立案前仍有45天時間緩沖。
陳卓表示,中國企業與包括商務部在內的政府部門保持著密切溝通,企業希望政府抓緊通過高層對話與協商阻止歐盟啟動調查。
據悉,今年美國“雙反”裁決初定,多家中國光伏企業被征收31%到250%的反傾銷稅,對國內光伏企業打擊嚴重。
■ 應對
團結歐洲盟友游說歐盟
值得關注的是,在德國企業SolarWorld向歐盟提出對中國光伏企業展開反傾銷調查時,中國企業也團結起了歐洲上下游合作伙伴在各國進行游說。“這些合作伙伴有的是上游供應商,有的是下游用戶,我們與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陳卓表示。目前歐洲有大約30萬光伏崗位的就業人數直接或間接來自中國,“SolarWorld不能因為自己1萬人的利益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
尚德公司歐洲區總裁Jerry Stokes表示,貿易保護只會增加太陽能光伏能源的成本,這與行業過去十年努力降低成本的目標背道而馳,必然會延緩太陽能光伏能源進入大規模推廣從而逐步取代化石能源的進程。“對于歐洲來講,更為嚴重的是這些保護主義措施將使歐洲減少數以千計的綠色就業崗位。”
■ 影響
歐洲市場份額達60%
今年美國“雙反”裁決初定,多家中國光伏企業被征收31%到250%的反傾銷稅,一些有能力應訴的大企業如英利、尚德被裁定征收反傾銷稅稅率約為30%,而一些無力應訴的企業在面臨250%的高稅收幾乎無法生存。
國內光伏業界認為,相較于美國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的沉重打擊,歐盟若對華光伏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則可能是中國企業“滅頂之災”。行業人士認為,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美國只是剛發展的新興市場,約占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份額20%左右,而歐洲市場份額高達60%。
有接近商務部的企業代表表示,中國光伏產業有接近200億美元的產值,如果歐盟發起調查將是雙方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糾紛,中歐貿易大戰可能一觸即發,不排除中國對歐機械設備、奢侈品等進行反制措施。
英利法務總監陳卓對歐盟立案調查前景表示擔憂。“歐盟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實際上中國企業早已規模化生產,成本大規模下降,這是中國企業難以勝訴的根本原因。”他表示,目前中國企業考慮的首要問題還不是應訴,而是希望通過政府高層對話阻止調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