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子石化以快產快銷“零庫存”策略應對市場風險,上半年全部產品產銷率達99.64%,基本做到全產全銷,有力地規避了市場跌價可能形成的潛虧風險,并把限產減虧作為企業保效的重要手段,實現當期效益最佳。
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來,受市場需求下降影響,特別是由于歐債市場危機影響,歐盟這一中國最大外貿出口市場需求陡降,以出口導向型的石化下游企業訂單數量大幅縮水,國內市場受抑制通脹、調整經濟結構宏觀政策影響,市場同樣需求不振。市場信息顯示,目前國內塑料加工行業的開工率只有50%左右,他們大多數采取快進快出的“零庫存”策略,以規避市場跌價風險,把庫存風險向上游企業傳遞。據市場價格信息,今年上半年,石化產品市場價格呈現出持續下跌的態勢,壓庫即意味著潛虧。對此,揚子石化采取了“保、減、穩、停”應對策略,保,即保證資源向盈利能力強的產品方向傾斜,結合煉油績效提升和聚烯烴績效提升,利用優勢裝置生產潛能,做大盈利產品總量,增產高附加值高標號汽油,其中97#汽油產量同比增加18.5%;把有效益空間的芳烴鏈開滿,通過組織外貿對二甲苯來料加工,生產高純度對二甲苯,實現增產增效;發揮揚子石化塑料適合生產5505T產品優勢,大力拓展市場,實現專用生產,月產最高突破8000噸,成為國內該品種塑料最大供應商。減,即在保證完成總部下達計劃的前提下,適度控制加工總量,其中原油加工同比減量3.4%,控制成品油產出的柴汽比,減少附加值相對較低的柴油采出量;大幅減少虧損的線性聚乙烯等塑料虧損產品,乙烯同比減產近4萬噸,塑料減產近5.6萬噸。穩,即穩定有邊際利潤的裝置運行,其中芳烴聯合裝置基本滿負荷,有效利用對二甲苯裝置設計余量,裝置負荷率超過100%,以增產保效益。停,即鑒于高能耗的PTA老裝置處于虧損狀態,于今年3月份停車,拆除進行節能改造,通過抽緊資源量,刺激市場,使尚在繼續運行的1、3線獲得盈利機會;停運虧損的擇形歧化裝置,實現以效定產。與此同時,揚子石化各生產廠干部職工動腦筋,想辦法,探索低負荷運行狀態下的經濟運行,基本做到負荷下降,成本不增。
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揚子石化緊盯市場變化,深入用戶車間、庫房,了解他們的需求狀況,掌握他們的調整方向,與承銷商一起,預測市場變化,主動應對,緊密產銷銜接,多產適銷對路產品,力爭做到隨產隨銷,不形成積壓,避免跌勢市場狀況下的產品潛虧,據統計,上半年,揚子石化產品產銷率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全部產品產銷率達到99.64%,基本做到全產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