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關今年電解錳出口稅率或完全取消的傳言蔓延開來,而此傳言主要是基于WTO今春裁決中國自2008年1月份對于稀有金屬和焦炭制定的高額出口稅率違反了國際自由貿易準則,而中國政府也將被迫或早或晚取消有關稅率,尤其是電解錳、金屬硅以及焦炭等。
同時,中國一些政府官員在數個場合提及政府未打算改變其為保護環境和節約節能而制定的基本政策。這或許意味著,雖然出口稅或被取消,其他相關形式的限制措施將被執行,例如更高的環保稅或者增值稅。
對于電解錳生產商來說,當前的20%出口稅被取消或是降低也許是個好消息,盡管列入不同海關編碼的錳球出口不受出口稅率的限制,對于韓國和印度的錳球進口商來說也沒有什么影響。
但是當前出口稅率的取消或者降低換來的可能是新的稅種,那么受影響的不單是出口商,包括生產商、經銷商在內的中國整個電解錳行業都會受影響,畢竟成本將上升。作為參考,2011年中國電解錳需求量為140萬噸。
另外除了出口稅和其最終發展,還有影響中國電解錳行業的其他一些嚴重問題,比如作為錳在不銹鋼行業應用中最主要的競爭金屬的鎳的價格在不斷下跌、高含錳量的200系不銹鋼產量并未增長、電解錳逐漸被高純錳鐵所替代以及采用環保型無硒冶煉方法的電解錳生產成本的絕對增加,因為能耗翻倍且原材料碳酸錳礦的價格因產量降低而在不斷上漲。
自2012年1月初開始鎳價便一直下跌,至2012年7月13日已經達到了7.18美元/磅,創2009年12月份以來的最低值。而電解錳需求的增長主要是作為鎳的替代品用于不銹鋼生產,但是短期來看該金屬已經難以保持其競爭力。
據ICDA的數據,2011年中國200系不銹鋼占總的不銹鋼產量比例為26.5%,而300系不銹鋼占比為46.5%,若鎳價保持在低位,那么200系不銹鋼占比將進一步縮減。
在日本和韓國,高純錳鐵(高錳低磷)產能在過去2、3年內一直在增加,對于中國電解錳的進口需求也持續下降。當然,高純錳鐵完全取消電解錳也是很難的,但是其需求還是受到威脅。
2012年7月份,電解錳價格下滑到了2950美元/噸CIF日本,這無疑反映了中國現行的出口限制體系的影響。尤其是對于中國電解錳生產商而言,他們正遭受這很低的盈利狀況并寄希望于一些結構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