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均衡的游戲是玩不長的——中國鋼協認識到了這一點,于是他們在7月13日迎來了一家來自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生力軍阿特拉斯(Atlas)。當天,在訪問中國的澳大利亞副總理兼財長韋恩•斯旺(Wayne Swan)的見證下,阿特拉斯簽約加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
阿特拉斯是一家名副其實的鐵礦石新兵,最早的時候是一家徹底的勘探公司,后來生產金礦,直到2009年才開始投資鐵礦石。現在他們鐵礦石的第一期投資還在進行當中,要到明年年底才能完成,屆時他們的鐵礦石產能將達到1200萬噸。他們更遠的目標是要2016年實現4600萬噸的產能。
簽約完成后,阿特拉斯成了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開業66天里的第177家會員,同時也是該平臺的第38家境外會員。但是負責運營該平臺的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北礦所)對此似乎并不太滿意,境外38家會員中,有6家礦山、3家鋼廠、29家貿易商。境內則是包括中鋼協會下屬的72家鋼廠和67家貿易商。
北礦所總裁董朝斌說,“目前的會員配置還不均衡,我們特別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獨立礦山加入進來。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的鐵礦石進口來源更加均衡,也只有更多的境外獨立礦山的加入,才能使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成長為一家真正的國際鐵礦石交易平臺。”
言下之意: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需要更多三大礦山之外中小礦山加入。否則,三大礦山對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掌控,會同前幾年掌控中國鐵礦石價格談判一樣,易如反掌。
在運營66天、47個交易日、總成交22筆、共280萬噸后,北礦所和中鋼協現在重新回到了出發的原點——破解三大礦山的壟斷,為中國鋼鐵尋找更多的礦石來源。
董朝斌說,“請獨立礦山公司加入平臺,是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希望未來中國鐵礦石的來源中,國內礦石的比例能夠提高到40%-45%,進口礦占比為50%-60%,其中進口礦中,要有一半的比例是來自獨立礦山的。”據稱,目前,許多獨立礦山正在與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接觸。
與根基牢固的三大礦山巨頭相比,新加入的阿特拉斯在定價問題上會更令中國鋼廠喜歡。阿特拉斯中國區總代表保羅(Paul Glasson)說,“我們希望與鋼廠和貿易商達成長期的穩定的關系,這樣對鋼廠和礦山都有利。”
保羅是個中國通,在中國工作了很多年,他的另一張名片上的職務是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副總裁。他說,“未來,我們會拿出一部分的鐵礦石到這個平臺上來,但是我們希望我們未來還是以穩定的長期協議為主。”不過目前阿特拉斯現貨的比例超過了50%。保羅說,這是由于過去一段時間,定價機制一直在發生變化所導致的。
阿特拉斯同時也是必和必拓牽頭組建的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GlobeORE的會員,但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在必和必拓的平臺上進行交易。阿特拉斯董事總經理Ken Brinsden說,“中國鐵礦石交易平臺對于提高鐵礦石定價的透明度方面,很有幫助。”
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擔心未來鐵礦石供需關系的逆轉,但是Ken Brinsden仍愿意帶著阿特拉斯為中國賭上一把。
為實現到2013年1200萬噸擴產目標,他們已經投入了6.5億歐元預算中的大部分資金。然后他們將為2016年4600萬噸的目標做準備,開始著手改造建設位于黑德蘭港的兩個泊位,其中一個運量能夠達到2000萬噸,另一個則能夠達到4200萬噸。
這需要大量資金。阿特拉斯董事總經理Ken Brinsden說,“現在阿特拉斯的資金準備非常好,我們收入都是在做滾動投入,賣礦賺來的錢,馬上就重新投入。如果對中國市場沒有信心的話,我們是不會做這么大的投資計劃的。”
阿特拉斯敢于如此大規模投入的一部分底氣來源于,他們所擁有的礦是成本很低的礦。這些鐵礦石的品位達到了57%,但每噸的成本大約只有40美元。
這家公司對中國宏觀調控下正在和將要發生的產業轉移和投資增長等刺激政策,格外關注。他們認為這些都將會拉動礦石的需求,這也是他們敢于押寶中國的原因。
聽聽他們打探到的消息吧:“防城港鋼鐵項目會達到5000萬噸,也有人說可能達到7500萬噸;湛江項目也是5000萬噸。這兩個項目對澳大利亞礦石的需求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