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坦蕩蕩,小人拉存款”、“商女不知亡國恨,一天到晚拉存款,”這樣的打油詩反映了銀行人去年“拉存款”的慘烈局面,而今年銀行“拉存款”的任務也不輕松。
“現在我們銀行發行有多款理財產品,根據您資產規模的不同,可以為您配備不同的理財產品。50萬是一個等級,100萬是另一個等級,如果到了1000萬,您就達到私人銀行的門檻,可以為您單獨發行理財計劃。一般來說,資產規模越大,收益就越高,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比同期定期存款利率高。”某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向前來辦理業務的張小姐推薦。這位客戶經理表示,現在存款難拉,只能靠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讓客戶把資金留在銀行內。“這段時間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去了,年前我們發行的一年期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有到6%的,聽說有些外資行可以到8%。”
通過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變相拉存款在銀行業已經成為心照不宣的秘密。在存款利率受到嚴格管制的背景下,理財產品似乎正在悄然為利率市場化打開一扇窗。而各家銀行爭相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反映了目前市場對存款資源爭奪的激烈程度。
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1月份貨幣信貸數據,1月人民幣存款余額下降8000億,居民戶和企業戶存款分別新增16800億和減少23700億,財政存款新增3518億,存款新增量創同期新低。
對于1月份存款的大規模下降,研究機構將其中的原因歸結為“春節效應”。“受年初臨時存款大規模流出銀行體系、財政存款季節性回流、春節期間現金需求增大等因素的影響,1月末,M2和M1增速回落。M1增速回落較快還與節前企業將活期存款轉為定期存款有關、企業存款向個人存款轉移有關(春節前集中發獎金和工資)。”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員鄂永健表示。
對于1月份存款的大幅下降,鄂永健認為應該是一個短期現象,他認為如果2月份的外匯占款好于預期,將會緩解銀行存款業務的壓力。而從全年來看,存款依然偏緊,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今年仍然要打一場存款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