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疲弱繼續 去庫存侵蝕盈利能力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785億元,同比下降2.7%,較1-6月降幅擴大0.5個百分點,且為連續第六個月下降。7月當月實現利潤3668億元,同比下降5.4%,較6月回落3.7個百分點。業內分析,市場需求低迷、企業加速去庫存是導致企業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未來企業經營狀況能否好轉,將取決于整體經濟環境何時觸底反彈。
數據顯示,1-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9891億元,同比增長10.6%,連續10個月回落。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41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36%。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預測處處長祝寶良表示,7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創下30多個月新低,由于PPI與企業利潤是正相關關系,PPI的持續回落也就帶動了企業利潤的下降。此外,目前企業對未來經濟走勢不樂觀,紛紛加速去庫存化,也是利潤下滑因素之一。
“從工業企業收入、利潤持續下降來看,目前實體經濟仍相當疲軟,市場需求低迷,經濟仍在探底過程中。”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說。
分所有制看,1-7月,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7847億元,同比下降12.2%,較1-6月降幅擴大1.3個百分點;集體企業實現利潤426億元,同比增長7.8%;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15682億元,同比下降1.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6090億元,同比下降12.6%;私營企業實現利潤8187億元,同比增長15.5%。
“從目前數據看,國企、私企利潤下降是帶動整體工業企業利潤繼續下滑的主要原因。”祝寶良說,國企與私企目前盈利水平相差巨大與經營模式有關,私營企業管理更加靈活,注重控制成本,而國企經營模式較單一,對成本控制也不如私企好。
分工業大類看,上游采掘業和下游生活資料制造業利潤增長較為穩定。不過,中游行業由于面臨兩頭擠壓,利潤增速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值得關注的是,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成為惟一虧損的行業。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目前中游企業由于對上下游控制能力弱,很多企業只是從事簡單的加工,沒有核心競爭力,當下游需求受限,上游原材料漲價,就很大程度上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石油加工虧損可能因為調價不夠及時,最近一段時間國際油價不斷走高,而我國油價上調要滿足一定條件,這樣可能會加劇煉油行業虧損。今年以來受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低迷,焦炭價格持續下跌,造成煉焦企業出現普遍虧損。至于核燃料方面,去年日本大地震造成核泄漏后,我國暫時停止審批了核電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核燃料的需求。
在祝寶良看來,如果工業企業利潤繼續負增長,將對整個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由于企業沒利潤,就會抑制投資的需求,投資上不去經濟會更加疲軟。隨著下半年經濟情況好轉,企業經營狀況將會有所好轉,利潤也會迎來反彈。
(關鍵字:工業企業 工業利潤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