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國內上游鋼材需求低位徘徊,鐵礦石進口呈量價齊跌局面。據江蘇江陰檢驗檢疫局統計,1月至7月,江陰港進口鐵礦石226萬噸、貨值2.5億美元,同比進口量減少9%,貨值下降22%,平均噸價回落至2010年初水平。隨價格走低,江陰港進口鐵礦石品種也出現新變化,即混裝鐵礦石明顯增多,增加了檢驗難度。
江陰局檢驗人員反映,江陰港所進鐵礦石來源地東南亞居多。由于東南亞地區鐵礦石規模偏小,一船3萬至5萬噸鐵礦石,往往由裝貨港3至4批小批量礦石混裝而成,若混批鐵礦石品位差異大,混合不均勻,會導致后續檢驗結果波動大。對于混裝鐵礦石,為強化取樣的代表性,檢驗檢疫部門在制定取樣方案時,往往采取加嚴方式,通過增加取樣頻度,擴大取樣量來獲取更具代表性樣本,但檢測結果仍易引發貿易爭議,檢驗風險相對較高。
對此,江陰局建議進口鐵礦石國內收貨人加強裝貨港批次管理。如一艘船需裝運多批鐵礦石,須盡可能采用分艙方法,避免混批裝運。若確實無法避免,應提醒發貨方將品位相近的批次作混裝處理,并盡量在堆場對貨物進行充分混合后再裝船,保證貨物品質的均勻性。對于品位差異大的批次,應拒絕發貨人混批裝運行為,從而降低取樣檢驗環節的風險。
(關鍵詞:進口 鐵礦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