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務院扶貧辦
共同部署推進全國交通扶貧脫貧工作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落實好交通扶貧脫貧各項重點任務,5月31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召開交通扶貧脫貧電視電話會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李樸民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農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貧困地區交通出行條件得到顯著改善,但由于自然條件惡劣,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不足等原因,交通發展仍然相對滯后,覆蓋面不足,交通方式單一,服務質量偏低,交通運輸仍然是貧困地區突破發展瓶頸的“短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交通扶貧脫貧工作,要求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經國務院第130次常務會議審議同意,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發揮交通扶貧脫貧攻堅基礎支撐作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要以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為重點,加強交通基礎設施,以“雙百”工程為抓手推進交通扶貧脫貧。到2020年在貧困地區建設廣覆蓋、深通達、提品質的交通運輸網絡,基本消除貧困地區發展的交通瓶頸。
會議強調,要全面理解、準確把握交通扶貧脫貧工作的重要性,將之作為順應群眾渴盼、推動扶貧攻堅、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要不斷創新思路,做到“三個轉變”,由被動幫扶向主動作為轉變,由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由單兵突進向多措并舉轉變;堅持“五個原則”,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點面結合、重點突破,政府主導、強力推進,創新機制、激發活力,保護生態、綠色發展。從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強化自我造血功能和培育農村新興消費三個方面,更好發揮交通運輸對扶貧脫貧的基礎支撐作用。
會議要求,要圍繞《實施意見》提出的具體任務和目標要求,做到“硬件和軟件同步提升,項目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步強化”。“硬件”方面,要扎實推進“雙百”工程。一是實施好“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工程”。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使貧困地區農村公路在規模和質量上逐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強基礎、補短板、提質量。二是要實施好“百項交通扶貧骨干通道工程”。強化貧困地區骨干網絡,包括32項高速公路項目、165項普通國道項目、16項鐵路項目、14項機場項目,著力增強交通“造血”功能,暢通道、活流通、興百業。“軟件”方面,要統籌設施建設與服務優化,不斷提高客運服務質量水平,促進交通、物流、信息化融合發展,推進交通與產業聯動發展。同時,要健全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土地、標準和稅費政策,加強養護管理和人員培訓等。各部門、各地方和有關企業要牢牢樹立一盤棋思想,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注重提高前期工作質量,抓緊形成工程建設實物工作量。
貴州省、甘肅省、福建省、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有關同志作了發言。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鐵路局、民航局、郵政局、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相關負責同志,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務院扶貧辦相關司局的有關同志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各省(區、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委)、扶貧辦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在各地分會場參加會議。
(關鍵字:交通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