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首鋼召開股東大會,決定再次對水鋼實施增資擴股,5月—7月份向水鋼投入7億元,幫助水鋼避免新項目投產、采購量增加引發的現金流量壓力。
今年第二季度,水鋼在產能規模達500萬噸鋼以后,所需資金流量將大幅度上升,而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又迫使水鋼關閉了許多重要的融資渠道。資金鏈一旦斷裂,將給水鋼以致命打擊。因此,首鋼這次增資擴股,對水鋼來說意義不同一般。按水鋼財務部部長魏林斌的話說:“這是又一次雪中送炭,支持力度之大,體現了首鋼總公司幫助水鋼跨越發展的意圖和決心。”
首鋼對水鋼的上一次增資擴股,也是在水鋼生存發展遇到困難時進行的。兩次增資擴股,首鋼總公司對水鋼的持股出資額達到了20.85億元,持股比例為61.06%,而作為水鋼最大的股東,首鋼總公司尚未提出過任何分紅方案。
首鋼水鋼黨委書記王黎明說:“首鋼的引入為水鋼的發展創造了空間,在思想觀念、市場意識、管理文化、先進技術等多方位給予水鋼扶持。尤其是14億元資金的投入保障了水鋼結構調整系列方略的實施,成就了幾代水鋼人做大做強的夢想。”
成功的聯合重組必然有著成功的整合過程。近年來通過不斷地重組與整合,形成一業多地發展格局的首鋼在整合重組企業方面作出了很多探索,其中,對水鋼的重組最早、最深。那么,在首鋼入主水鋼的幾年間,水鋼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帶著這樣的疑問,《中國冶金報》記者走進了水鋼。
文化融合為企業整合打下基礎
“十一五”收官之年,2010年10月,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在考察水鋼時指示,要“調整結構做強、擴大產能做大”。兼任水鋼董事長的首鋼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繼民,總經理王青海和水鋼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王黎明,總經理張槐祥等迅速決策,決定把水鋼結構調整和循環經濟項目的建設周期再縮短。經過科學合理指揮調度,今年3月中下旬,水鋼4號高爐和3號轉爐投產,并在短期內達產達效。這鮮活地反映了水鋼在首鋼總公司軟硬實力助推下的跨越與轉變。
一個是在西南山區靠愚公移山精神建設起來的地方經濟支柱,一個是為首都藍天碧水敢于扼腕斷臂整體搬遷的特大鋼廠。水鋼與首鋼總公司走到一起的契合點,是先使水鋼實現起死回生、又帶領首鋼實現異地搬遷發展的朱繼民。2005年4月,首鋼總公司和水鋼實現了資產重組。
同心才能協力,水鋼和首鋼的融合是從思想情感和企業文化層面開始的。水鋼黨委宣傳部部長袁國雄告訴記者,重組后,首鋼總公司黨委、董事會、行政班子成員多次深入水鋼調研,把脈水鋼發展,解決實際問題,加深了彼此間的認同。首鋼與水鋼相互組織到對方實地參觀、學習、考察的各級各類人員達數百人次。首鋼人在大山中的水鋼看到了貴州鋼鐵同行的韌勁和對發展的熱切渴望,從中感受到一種激情創業的精神風貌;水鋼人則感受到了現代企業發展的趨勢,對首鋼的思想、文化和先進管理經驗有了切身的領悟。
在首鋼的幫助下,水鋼制定了《水鋼結構調整總體發展規劃》《建設循環經濟型企業規劃》以及《“十二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重大文件,繪制了水鋼科學發展藍圖。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讓水鋼人艱苦奮斗、扎實創業,向先進企業學習,不斷提升實力。
管理融合塑造貴州企業界亮點
首鋼控股水鋼后,多次派出技術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深入水鋼進行指導,提升了水鋼基礎管理和生產組織能力。水鋼4號高爐自今年3月29日投產以來已經創造了第一爐渣鐵成功分離、生產平穩上升等一系列好成績。而在幾年前,水鋼卻對高爐爐溫急劇升高等困難束手無策。當時,首鋼總公司派出王春生等7名管理、技術操作高手星夜馳援水鋼,“會診”高爐病患,不僅在短時間內解決了高爐失常問題,而且規范了操作,理順和優化了高爐原燃料保障。首鋼同行的經驗給水鋼煉鐵職工以全新的啟發,經過不斷整改,水鋼高爐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躍居全行業先進水平,一些大鋼還派人到水鋼煉鐵廠學習取經。
推動管理技術人員“零距離接觸學習”,首鋼還派出了技術及管理專家到水鋼生產廠、礦山、分公司和管理部門任職或蹲點指導,派出行家里手到水鋼介紹企業文化、管理理念等。水鋼也派出管理技術骨干到首鋼生產、技術、營銷、采購、財務部門掛職學習。
與此同時,首鋼將先進的財務管理結算軟件引入水鋼。水鋼財務部結合新準則、新要求及公司實際,適時調整、規范和完善公司內部會計核算,逐步實現與首鋼管理對接。僅此每年就可節約財務費用四五千萬元。
近幾年,首鋼持續深入的創新創優創業活動,推進了搬遷調整、改革發展、生產經營,推進了首鋼從突圍求生向“國內一流企業”目標的轉變。水鋼黨委副書記潘明祥帶隊前往首鋼參觀學習。之后,借鑒首鋼“三創”經驗,開展水鋼“三創”和比理念、比素質、比能力、比干勁、比業績、比形象的“六比”活動,進一步推動了水鋼和首鋼總公司的管理融合,成為貴州企業界的一大亮點。
技術支持成就精品長材研發能力
作為以長材為主的鋼鐵企業,水鋼長期致力于加強品種鋼的開發試制工作,已具備生產10個系列近40個鋼種的能力。首鋼在入主水鋼后,明確了將水鋼建成中國西部長材精品基地的定位,并成立首鋼技術中心水鋼分中心,水鋼高精產品研發進入快速通道。
水鋼領導和技術銷售部門負責人在考察中發現,預應力鋼絞線不僅是建設公路、鐵路橋梁的必備材料,還使用于大型屋架、吊車梁、高層建筑、枕軌工業等。國內首屈一指的鋼絲、鋼繩制造商貴州鋼繩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要進口大量鋼絞線。于是,水鋼產生了生產鋼絞線的想法。
首鋼總公司的技術支持為水鋼生產高端產品亮起了綠燈。朱繼民、王青海親自安排首鋼技術中心領導攜冶煉、軋鋼、金相等方面專家一行十余人,和水鋼技術分中心技術人員組成研發團隊主攻鋼絞線等品種鋼開發,不久,由水鋼承擔的“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絲、鋼絞線用鋼及制品研發”項目課題“高性能SWRS82B盤條研發與產業化”被納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首鋼總公司的專家和水鋼的科研人員經過共同努力,終于研發成功,形成并申請專利9項,其中5項已獲授權。當前,水鋼SWRS82B盤條已形成年產20萬噸、產值達10億元的生產能力,替代了貴州鋼繩80%以上外購量,并成為國內市場的搶手貨。
首鋼和水鋼的技術融合,使水鋼綜合技術實力和裝備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科研、生產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一大批中青年業務骨干迅速成長,也催生了水鋼精品長材研發重點的戰略轉移。幾年來,水鋼實現了建筑鋼材全部按抗震鋼標準生產,研發生產高強度螺紋鋼、軟線鋼、硬線鋼、焊接鋼、彈簧鋼、冷鐓鋼和礦用錨桿鋼等十大系列數十個鋼種,用途從單一建筑用鋼拓展到多個行業,正逐步覆蓋機械制造、高速鐵路公路、金屬制品、汽車制造、電力能源、礦山建設等領域。“十二五”期間,水鋼將形成30個系列近百個品種的研發生產局面。
經營整合成為戰勝金融危機關鍵
據水鋼原燃料進出口公司進出口室主任龐攬月介紹:“和國內特大鋼一起參與進口礦采購競爭,水鋼幾乎沒有話語權,進入首鋼全球采購體系后,既有輸入量保障、價格壓力也明顯減小。”這就是首鋼總公司將水鋼納入首鋼全球采購體系帶來的變化。
原燃料采購成本的降低成為水鋼戰勝金融危機的關鍵。2009年水鋼進口資源采購正式納入首鋼總盤子,當年由首鋼調配的協議進口礦即占到水鋼采購總量的60.87%,節省采購費用數千萬美元。如今,隨著原料進口業務的規范,過去幾十人的水鋼進出口公司已經精簡成了僅有12人的業務科室,人員業務水平大幅提高。
與此同時,面對難以預測的鋼鐵市場,首鋼總公司對處于四面擠壓的水鋼進行精心部署,并要求首鋼總公司營銷部門幫助水鋼預測和把握各階段市場規律和走勢,把準預期,細分市場,拓展渠道,優化品種結構,優化區域市場。水鋼營銷部門依靠打品種牌、打差異牌、打服務牌,在西南鋼市異軍突起,水鋼產品在各地基礎設施、重點工程中供不應求,并保持了較好的價格優勢。
幾年來,以資產為紐帶,借助首鋼總公司的強大實力,水鋼順利步入了發展快車道。在與首鋼的融合、整合過程中,“十一五”期間,水鋼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37億元,其中,循環經濟節能及環保完成投資9.15億元,提前完成500萬噸鋼配套建設任務,即將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億元,大大增強了企業對市場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為企業今后的發展提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黎明說,進入“十二五”,水鋼除了抓好生產發展外,還將順應貴州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總要求,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建設,實現新的歷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