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山東省鋁行業產業鏈優勢,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發展態勢良好。“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奮斗目標進軍的個五年,為深入貫徹落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落實《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促進全省鋁行業快速發展,打造“山東鋁業”品牌,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是促進全省鋁行業發展的指導性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年。
一、基礎環境
。ㄒ唬┌l展現狀。
1.產能穩居全國。截至2020年底,全省氧化鋁企業5家、產能2670萬噸,電解鋁企業4家、產能845.5萬噸,鋁材加工重點企業70余家、加工能力1200余萬噸,產能均居全國位。全省氧化鋁產量2800萬噸、電解鋁807.9萬噸、鋁材加工量1138萬噸,分別占全國的38.3%、22.3%和19.7%。
2.產業結構逐步優化。電解鋁產能高度集中,并在鋁加工材、包裝鋁材、汽車鋁材、軌道交通鋁材、航空航天鋁材等領域具備競爭優勢,形成了魏橋、信發、南山、創新、叢林、華建、三星集團等一批鋁加工骨干企業。南山鋁業的航空鋁材、易拉罐體料,叢林集團的高鐵、動車車體,創新金屬有限公司的高強高韌鋁合金材料、3C電子鋁合金型材、汽車輕量化鋁合金結構件,三星集團的汽車鋁制罐體等產品,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
3.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省鋁行業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12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共取得專利485項,獲獎科技成果17項,起草標準18個。南山鋁業的“高精度大卷重寬幅鋁合金板帶加工技術及產品——罐體料”達到國際水平;7050 AMS航空板材通過波音公司工程認證,正式納入到波音合格供應商序列。宏創控股研發生產的單面光冷成型復合藥用鋁箔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赤泥在煉鋼過程中的應用基礎及關鍵技術達到國際水平。
4.綠色發展成效明顯。2020年,全省鋁加工企業電解鋁的噸鋁(直流)電耗達到12900千瓦時/噸,較2015年下降150千瓦時/噸。信發集團被列為國家批“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示范企業,被認定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生態型循環鋁工業示范基地。魏橋鋁電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應用具有國際水平的成套環保技術,在電解槽集氣效率、煙囪排放、噸鋁總氟排放等方面取得突破,達到歐洲排放標準。
(二)主要問題。
1.原材料對外依存度高。全省鋁土礦采購100%依靠國外市場,極易受資源出口國政策變化、法律約束和基礎設施薄弱等外部因素影響,進口資源面臨新的不確定因素,行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和平穩健康發展。
2.結構性矛盾亟待解決。全省鋁產業中產能薄弱,低端產能相對飽和,產品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不高。2020年全省鋁材加工比例為1.41:1,比1.57:1的全國平均水平低0.16個百分點。
3.基礎性研究亟需加強。全省鋁行業在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精深加工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發不足,產品普遍存在質量穩定性不高和成本高等問題。產學研體系不夠,高純鋁、再生鋁、鋁合金材料、鋁基復合材料、成型加工技術、產線設備等方面技術研發、產業化生產尚未開展。
4.環保壓力持續加大。全省電解鋁企業自備火力電廠燃煤造成的大氣污染,赤泥、陽極殘渣等造成的水土污染程度存在。在“雙碳”背景下,企業應對環保停工停產的壓力巨大,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尚在探索階段,赤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產業化”的綜合利用尚未形成規模。
(三)面臨形勢。
從國際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鋁產業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F階段海外疫情持續發展,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單邊主義、霸權主義、民粹主義以及逆全球化的傾向愈發明顯,對鋁行業產業鏈的影響愈加復雜。同時,“一帶一路”、區域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歐投資協定(CAI)等合作戰略將為國際貿易開辟更加包容和開放的路徑,為鋁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從國內看,“十四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深入發展,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城鎮基礎設施和新農村建設等重大工程繼續實施,交通運輸輕量化、農村電網改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將有力推動鋁產品市場需求進一步增長,同時也對鋁產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出更高要求。
二、總體思路
。ㄒ唬┲笇枷。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全省鋁行業規模優勢,聚焦聚力鋁深加工產業,切實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深入推動產業鏈條延伸,努力實現鋁業結構合理、布局優化、質效提升,加快將全省打造成為級鋁業基地。
。ǘ┗驹瓌t。
1.堅持創新發展。加強人才建設、技術創新、設備升級,培育品牌意識、創新模式、標準體系,以材料性能、產品質量、終端深度為著力點,加快開發新材料、新產品、新領域,樹立“山東鋁業”品牌,推進發展。
2.堅持鏈式發展。按照“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思路,結合工業園區規劃,謀劃布局全省鋁行業發展的整體產業鏈條,做強型企業,大力發展深加工產業,推動鋁產業向價值鏈邁進。
3.堅持綠色發展。積極應對“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挑戰和機遇,大力推廣綠色低碳發展模式,以及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環保等新技術,著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可持續發展。
4.堅持協同發展。結合區域資源稟賦條件和產業發展實際,按照鋁業上下游產品特點,因地制宜,因企施策,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打造大中小企業協同配合、專精特新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
(三)發展目標。
——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到2025年,鋁產業產值達到8000億元,終端產品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占比達到60%以上,鋁材產量與電解鋁產量比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2.5:1,發展成為具有國內外重要影響力的鋁產業集聚區。
——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到2025年,行業技術研發投入占利潤的比重達到10%以上,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企業與高水平研究機構新增建立聯合實驗室5個以上,新增授權專利100項以上、獲省部級科技成果5項以上、起草行業標準3個以上。
——節能環保進一步改善。到2025年,控制電解鋁、氧化鋁產能規模,電解槽達到400千安及以上產能水平,電解鋁噸鋁(直流)電耗下降至12500千瓦時左右。
三、區域布局
依托區位、交通和產業基礎優勢,強化濱州、聊城、煙臺三大核心區和濰坊、臨沂兩大功能區,輻射帶動周邊地市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構建“三核、兩區支撐”升級的鋁產業發展新格局。
。ㄒ唬I州。建設以全產業鏈為特色的濱州核心區,形成以鄒平、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海經濟開發區為中心,輻射全市的產業空間布局。發揮骨干企業作用,進一步擴大產能規模和全產業鏈優勢,重點發展輕質高強鋁合金、鋁板帶箔、3C電子、汽車輕量化、鋁制家居等五大領域,突破發展活塞、輪轂、汽車用板、汽車底盤用鋁合金鍛件等中產品,以及鋁代鋼、代木、代塑等終端產品。以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等科技研發平臺為支撐,在高純鋁、鋁基復合材料、特殊尺寸構件制備技術、鋁合金焊接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加快推進山東鋁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揮公共服務、商品交易、金融、物流、科技創新等支撐帶動作用,打造“中國鋁谷”。
。ǘ┝某。發展以循環經濟為特色的聊城核心區,發揮骨干企業作用,推進綠色鋁精深加工智慧產業園建設,發揮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上下游配套優勢,推動鋁電產業鏈條高度聚集和節能減排。加快汽車輕量化產品研發,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推動研究制定鍛造輪轂行業政策和國家標準。發展高純鋁材料制備,開發球形3D打印粉體、藍寶石晶體等產品。建立鋁加工產業聯盟,加快建設鋁合金材料創新平臺,打造鋁精深加工產業基地。
。ㄈ熍_。發展以合金材料為特色的煙臺核心區,發揮骨干企業作用,重點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高技術船舶、食品包裝等領域鋁產品。充分發揮產業布局、產業鏈條、產業層次優勢,打造山東省鋁合金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進一步提升技術含量和品牌形象,拓寬產品應用領域,開發終端應用產品向價值鏈頂端邁進。
。ㄋ模H坊。發展以鋁合金型材及其深加工為特色的濰坊功能區。發揮骨干企業作用,建設鋁加工產業園、鋁加工應用研究院,發展工業鋁材、建筑鋁材、工藝裝飾鋁材、門窗系配套產業,形成規模大、鏈條的產業體系。探索鋁制家具、汽車輕量化鋁模板、門窗在線銷售、定制業務,放大中國(濰坊)家居門窗博覽會效應,進一步擴大市場輻射范圍,形成對東北、華北等區域的市場覆蓋。
。ㄎ澹┡R沂。發展以鋁合金裝飾材料為特色的臨沂功能區。以華東有色金屬城、臨沂鋁型材市場、上海期貨交易所鋁產品交割倉庫為基礎,加速發展建筑型材、門窗型材、全鋁家居等領域鋁型材,汽車、農機領域壓鑄產品,以及再生鋁產品,重點發展鋁合金裝飾材料及配套產業。建設臨港開發區鋁產業基地,加快鋁行業轉型升級。
四、發展重點
圍繞鋁冶煉、鋁合金材料、鋁基復合材料、鋁加工及深加工等領域,緊扣薄弱環節,加強技術攻關,提高產品質量,拓展產品供給,延伸產業鏈條,不斷增強行業競爭力。
。ㄒ唬╀X冶煉。
1.重點攻克氧化鋁、電解鋁等節能降耗技術,廢氣、廢渣減排和綜合治理技術,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節能環保水平。
2.加快發展高純氧化鋁粉、(高純)鋁錠制備技術并形成優勢產品,發展適用于3D打印使用的高純、粒度分布集中、球形度高、流動性好、成分可定制的粉體制造產業。
3.加速再生鋁產業發展,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借鑒外省經驗,再生鋁財稅優惠政策,支持再生鋁企業設備升級改造,建立的鋁產品回收管理體系,從爐渣、鋁產品下料、鋁制品回收等環節制定分類標準,提高再生鋁原料循環效率。鼓勵企業利用廢渣鋁直接再生鋁合金,擴大鋁合金輪轂、發動機殼體等傳統再生鋁合金錠使用領域,進一步實現廢料保級利用。鼓勵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整體布局全球化產業版圖,促進再生鋁產業可持續發展。
。ǘ╀X合金材料。
1.裝備用特種鋁合金材料。重點發展能源裝備、反應堆壓力容器等核電主設備用特種鋁合金材料,石化用耐熱耐蝕合金材料,軍工及海工裝備用高功率密度耐熱高強鋁合金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用高強高韌鋁合金、高導熱電子封裝材料等,電力領域用高強高導耐蝕鋁合金。研發大坯錠制備工藝,突破特種合金材料純凈化和組織均勻性控制、質量穩定性等技術瓶頸。
2.耐熱鋁合金材料。加強合金配比調整、組織調控、性能表征等基礎研究,提升抗拉強度、長期耐熱溫度、電導率等材料性能,推進產品在多種服役環境高壓輸電線領域應用。熱處理工藝,發展多種合金體系的低成本快凝耐熱鋁合金制備工藝。聚焦合金中溫脆斷問題,開展合金疲勞、耐熱機理研究,提高材料韌性。加大材料對鈦合金的替代應用,以及在氣體渦輪發動機關鍵部件、航空航天結構件等領域的推廣使用。
3.輕質鋁合金材料。聚焦高強高韌鋁合金體系,從材料成分設計、成型工藝,以及焊接、螺接、鉚接、粘接等連接方式,表面處理等關鍵技術入手,發展汽車輕量化底盤、廂體、沖壓成型零部件等車用材料,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可靠性,助力汽車行業輕量化。
4.傳統商用鋁合金。在現有合金牌號基礎上,解決材料成分優化與組織調控、熔煉與鑄造工藝控制、塑性加工成形工藝等系列問題,加速相關領域的國產化材料應用。拓展鋁合金材料在建筑、家居、文創等領域的應用。
(三)鋁基復合材料。
1.加快開發航空航天、核電、汽車運輸、電子封裝等領域鋁基復合材料體系,拓寬鋁基復合材料增強相體系的研究范圍,加深對增強相強化機理的認識,提高鋁基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跨越式提升核心性能,擴大鋁基復合材料的應用領域。
2.推進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制備技術短流程化、低成本化進程,著力攻克大尺寸復雜零件等溫模鍛技術,提高鋁基復合材料利用率。開發特殊形狀需求的鋁基復合材料3D打印技術,研發多層鋁合金板材、銅包鋁合金等層狀復合材料,提高鋁基復合材料附加值。
。ㄋ模╀X加工及深加工。
1.軋制加工鋁材。鋁板帶材,重點向航空厚板/薄板、乘用車車身板、鋁罐料、精密電子用材及建筑裝飾用板帶材方向延伸;鋁箔材,重點向高純電子鋁箔、電池箔、釬焊復合板帶箔材、包裝領域用箔、空調箔等方向拓展;鋁盤條,重點向鋁合金電線電纜等方向延伸。
2.擠壓加工鋁材。建筑材方面,重點向建筑門窗、建筑幕墻、裝飾產品、結構產品等擠壓材方面延伸;工業材方面,重點向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裝備、汽車、電力傳輸、精密電子、家具等消費領域所需擠壓材延伸,鋁棒材,重點向旋壓車輪等鋁制品延伸。
3.鍛造鋁材。重點向航天航空和軍工配件、汽車零部件等產品延伸,開發鋁合金短流程鍛造關鍵技術、大型高致密性構件的液態模鍛成形關鍵技術等。
4.鑄造鋁材。注重化、多樣化產品開發,重點向航天航空、軌道交通、汽車輕量化零部件、5G通訊等領域精密鑄件產品延伸,開發大型薄壁無余量鑄件、勻質化鋁厚板等技術。
五、主要任務
。ㄒ唬﹦撔履芰μ嵘こ。引導企業加大培養、引進人才力度,建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工作站,提升基礎研究水平。堅持“政產學研金服用”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探索建立面向用戶需求的技術創新體系。通過人才政策、稅費減免、研發投入激勵等舉措,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技術投入,激發企業、人員的創新主動性、積極性,提升全省鋁行業創新能力。
(二)產業生態建設工程。加強對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開發新產品,形成新的增長點。針對智能制造、“新基建”等領域,培養優勢企業快速成長。支持有條件的鋁冶煉及壓延加工企業建立大數據平臺,運用工業互聯網實現全產業鏈優化,推動上下游信息共享、資源共享、設計共享、生產共享。加強行業發展形勢分析,建設重點企業信息庫,實現企業規模、產能轉化率、創新能力、“三廢”排放等環節的數字化呈現,根據企業發展短板實行針對性引導和服務。
。ㄈ┵|量品牌提升工程。以軍品和民品的標準與質量體系通用化為突破口,構建鋁行業及配套通用質量體系。規范行業市場,促進企業技術與管理轉型升級,實現行業體系重塑。建立優勢產品目錄,對符合質量體系的產品給予政策支持并加大推廣力度,加快打造全省鋁制品名片。
。ㄋ模┚G色經濟培育工程。從推動循環經濟發展著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產業園區生態化建設。積極擴大光伏、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新型綠色能源應用,減少煤電用量,降低碳排放。加快綠色智造進程,鼓勵企業加快流程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級。積極開展“碳達峰”行動,制定二氧化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碳減排示范工程,開展低碳技術創新。探索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和碳捕集、封存、綜合利用工程試點、示范。
六、生產專篇
。ㄒ唬┙∪ㄒ幹贫。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管行業管、管業務管、管生產經營管”,強化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生產工作的、監督監管職責。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生產和職業健康工作的責任,建立企業對從業人員的生產教育培訓、考核、禁入制度,建立生產定期巡查制度,不斷降低職業病危害、遏制重特大事故。
。ǘ┨岣咚仞B。企業要把生產貫穿于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生產、存放、經營等全鏈條,對從業人員進行全員、全周期的生產教育,敦促職工從強制要求到自我履行,從職業病危害、人身、生產等環節做好預防和控制。
。ㄈ⿺U大科技投入。建立政府、企業、院校多方參與的技術研發體系,推進鋁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引導企業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逐步淘汰有、環境風險的產能。推廣生產、監控、治理、救援等環節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從源頭減少危險崗位人員數量,加強風險管控。
。ㄋ模┞鋵崙鳖A案。推進信息技術與生產的融合,實現在線監測監控、隱患自查自報。企業、政府的總體應急預案和重點崗位、重點部位現場應急處置方案。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加強應急物資儲備與調用,組織多形式、全員化的應急演練,不斷擴大應急預案的覆蓋面,提高從業人員現場指揮、應對能力。
七、環境保護專篇
(一)環境影響分析。
鋁行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氧化鋁、電解鋁、再生鋁、鋁壓延等過程中帶來的空氣細顆粒物、SO2/NOX等氣體、二噁英、揮發性有機物等廢氣,赤泥、陽極殘渣等固體廢棄物以及噪聲等因素。目前,行業環?萍纪度氩粩嗵岣,廢棄物排放總量不斷下降,但重污染天氣下的限能限產影響依舊存在,行業發展依舊受環境制約。
。ǘ┉h境保護措施。
1.以管帶治,嚴格準入。切實加強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對工業園區、產業園做好規劃。因地制宜加強對環境影響的監管,不斷提高行業準入標準,促使企業不斷增強環保意識。
2.節能減排,環保。加快行業低碳生產、清潔流轉、循環經濟的建立,積極應對“碳達峰”“碳中和”形勢,推廣新型清潔能源的應用占比,樹立一批有特點、能帶動的示范項目建設,推進行業低碳發展。
3.延長鏈條,促進增長。推動魏橋、信發、南山等電解鋁企業加大投入,在赤泥、陽極殘渣等固體廢棄物的治理中取得技術突破;推動再生鋁發展,推進鋁制品分級回收,逐漸形成鋁制品的不降級、短流程回收利用,不斷形成新的效益增長點。
4.風險防控,環保。開展行業績效細分分級,根據不同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規范化管理和指導。對企業生產環節進行分級,對符合環保流程環節的給予放行,避免限產“一刀切”,對綠色、環境友好型企業給予公平發展的機會。
。ㄈ┉h境保護效果。
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加強準入、監管、預警、應急處置等工作,不斷提升企業的環保意識、技術控制、減排效果,推動行業整體的資源、能源利用率和清潔生產水平。規劃實施后,在保證鋁行業污染排放達標的基礎上,認真制定落實各項政策,推動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八、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強化全省鋁行業發展聯合工作機制,發揮重點地市各級政府作用,共同做好行業發展規劃、產業布局、技術升級、擴大就業、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工作。加強行業經濟運行監測,準確把握鋁行業發展形勢。各市要依托本規劃,制定區域鋁行業發展規劃,實現行業協同發展。
(二)加大政策法規支持。積極落實國家和省各項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產業集群、重點產品、關鍵技術給予支持。支持企業承擔國家重大和省內重大項目。用好用活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一攬子政策,從財政獎補、土地供給、綠色能源資源配置、稅收優惠、技術創新等方面,支持培育“型”企業,落實好再生鋁財稅優惠政策。鼓勵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向重點新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傾斜,吸引和撬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加強法治保障,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行業運行、企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
(三)強化人才建設。用好用活人才政策,支持企業培養和引進人才、技術團隊,支持企業參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學科建設,探索訂單式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傳承工匠精神,打造高水平技師隊伍。強化技術人才培訓,加快知識和技術更新,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隊伍。
。ㄋ模┥罨瘒H合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促進我省鋁行業企業吸引外資與引進技術、管理并舉,鼓勵企業與境外優勢企業在研發創新、標準制定、品牌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新材料等大型科技合作計劃,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建設國際創新合作平臺。鼓勵企業利用發達國家地區再生金屬回收體系建設再生鋁冶煉加工能力。
。ㄎ澹┌l揮協會作用。依托山東金屬學會,由山東省鋁業協會牽頭,建立行業咨詢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加大扶持力度,充實人才隊伍,強化行業協會與國家有關機構對接聯系,提升協會服務能力。推動行業協會圍繞產業規劃制定、產業鏈培育、行業運行調度等重點工作開展調研,邀請專家、機構和企業與山東開展合作交流,促進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關鍵字:山東 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