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三(5月25日),全球咨詢公司歐亞資源集團(ERG)首席執行官Benedikt Sobotka表示,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已經開始,并將在未來30年持續下去。
他以銅為例,預計到2022年底,銅價將上漲20%。
Sobotka在2022年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發表了上述言論,他認為,由于對金屬開采領域的投資不足(尤其是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金屬),以及供應沖擊和能源價格高企,再加上與新冠疫情相關的物流問題和對可持續性透明度的要求,這些因素匯集了大宗商品市場一場風暴的所有要素,將繼續推動大宗商品走高。
俄烏沖突爆發是大宗商品普遍飆升的重要時間節點,烏克蘭和俄羅斯均是重要的供應國,尤其是俄羅斯。包括石油、天然氣、小麥、鎳、鈀以及鉆石等在內,俄羅斯的出口份額都位居全球前列。
2月下旬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加碼,直接推動了多種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走高。
為了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洲不得不在短期內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然而,Sobotka認為,化石燃料的復蘇僅僅是暫時的,全球向低碳經濟的轉型無法停止,為成功實現這一點,未來30年,全球需要在該領域投入50萬億美元。
Sobotka指出,礦業每年需要2000億到3000億美元的投資,才能滿足能源轉型的需求,其中大部分投資都將投向銅、鎳、鈷和其他金屬。這些金屬都是用于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重要原材料。
Sobotka預計,在價格高企、供應鏈壓力大的環境下,國家和企業都將儲備戰略原材料,包括石油、銅、鈷和其他金屬。
Sobotka警告稱,如果供應出現小幅中斷,價格就會大幅波動,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就會看到影響。
Sobotka進一步補充道,汽車行業等主要終端用戶都在試圖達成長期承購協議,以當前的市場價格購買鋰和鈷等金屬,這凸顯了長期獲得材料的困難程度,尤其是符合ESG概念的清潔材料。
(關鍵字:商品 歐亞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