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已經連跌七周且跌幅持續(xù)擴大。歐美終端需求疲軟加上港口擁堵狀況依然未見改善,導致集裝箱航運市場旺季不旺。
根據上海航交所7月29日公布的數據,最新一期SCFI指數續(xù)跌108.92 點來到 3887.85 點,創(chuàng)下去年7月以來新低,周跌幅2.73%。三大長程航線運價均下跌,歐洲線跌幅擴大,但美東、美西線跌幅略見收斂。
其中,美東線每FEU運價續(xù)跌93美元至9348美元,跌幅0.99%,創(chuàng)去年7月初以來低點;美西線每FEU運價下跌28美元至6694美元,跌幅0.04%,創(chuàng)去年11月以來新低。歐洲線每TEU運價續(xù)跌154美元至5416美元,跌幅擴大為2.76%,是去年5月上旬以來低點。地中海線每TEU運價下跌230美元至5971美元,跌幅下跌3.71%。
另外,南美線(桑托斯)每TEU運價終結四周連漲,周跌44美元至9439美元,跌幅0.46%。東南亞線(新加坡)每TEU運價968美元,周跌48美元,跌幅4.72%。
業(yè)界人士指出,由于終端需求不振,旺季貨量并未如預期提升,不過,美西由于卡車司機抗議活動導致仍有塞港狀況,并導致部分貨主將貨物轉向美東,供應鏈瓶頸仍有助運價維持在相對高位。
克拉克森的統計數據顯示,集裝箱港口擁堵指數在7月20日創(chuàng)下新高,相當于37.9%的集裝箱船運力停留在港口。美東近幾周集裝箱運量出現大幅上升,到7月中旬達到了120萬TEU,較去年6月的平均值95萬TEU上升了約30%。北歐港口滯留在港的運力也升至創(chuàng)紀錄水平,7月20日達到135萬TEU,比6月平均數高出了16%。
克拉克森分析稱,北歐港口的擁堵主要是受包括運輸、鐵路網絡和駁船服務等陸上物流中斷的連鎖影響,以及最近德國港口的罷工所帶來的反饋。
目前美西港口有數萬個集裝箱堆積,在洛杉磯港口碼頭就有近3萬個集裝箱被延誤,平均停留等待時間約7.5天。同時,因擔心美西碼頭工人罷工,大量貨載移往美東或墨西哥灣港口,造成美東運量大幅增長,美東港口甚至更堵,薩凡納港的候港時間長達11-12天。
上周受加州卡車司機罷工影響,洛杉磯港外原已降至20艘左右的候港船舶數量,在7月25日拉升至86艘。
雖然目前因為通貨膨脹問題尚未看到港口擁堵對運價的影響,但業(yè)界認為塞港對運價后續(xù)影響值得觀察。考慮到歐美第四季度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等節(jié)日需求仍存在,隨著廠商備貨,預計8月過后運價下跌壓力應該會有所緩和。
(關鍵字: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