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高頻數據、財政支出、服務貿易等多個領域都傳來好消息,一組組數據勾勒出中國經濟運行平穩圖景。
景氣水平回升
PMI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率先傳遞出經濟運行平穩的積極信號。
1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月份,制造業PMI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三個月下降勢頭;綜合PMI產出指數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升。”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1月份,制造業PMI小幅回升,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的回落勢頭,表明經濟趨穩因素有所增加。
物流指標作為反映經濟活力的指標之一,也傳遞出經濟運行平穩的信號。
2月2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2.7%。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總經濟師何輝說,1月份,物流業景氣指數基本穩定。其中,業務總量指數、新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等主要指標均處于擴張區間,總體反映出年初物流運行趨穩。
企穩跡象增多
除先行指標外,高頻數據總體向好折射出經濟企穩跡象。
根據國聯證券報告,1月份高頻數據亮點較多:多數工業行業表現都有所改善,包括鋼鐵、全鋼胎、半鋼胎、紡織及PTA行業的開工率均出現回升,較2019年同期的復合平均增速分別較上月上升3.6個、1.0個、3.0個、1.7個、2.3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繼續表現出邊際改善跡象,30城新房銷售面積較2019年同期的復合平均增速較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人口流動環比回升。此外,基建相關的高頻指標也保持平穩。
“從近期實體經濟高頻數據改善情況看,1月份工業生產有望環比回升。”國聯證券分析師樊磊認為。
紅塔證券宏觀研究員楊欣認為,在擴需求政策發力、假期消費和春節消費預期的帶動下,國內制造業和服務業需求出現改善,市場需求不足問題有所緩解,這進一步帶動了制造業企業擴大生產。
值得關注的是,出口領域改善跡象較為明顯。廣發證券發布的1月高頻數據報告顯示,截至1月28日,國內港口完成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均值同比增速達到19.2%、16.9%,均為去年5月份以來高點。
“近期國外對我國船舶、汽車、基礎原材料以及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需求較快增長,帶動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基礎原材料行業出口都有較為明顯的改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分析。
金融數據料“開門紅”
金融數據即將發布。不少機構預測,1月份金融數據將實現“開門紅”。
“近期穩增長政策加力,同時各地加快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已經公布,這會帶動銀行加大房地產開發貸投放力度。由此判斷‘信貸均衡投放’對1月份新增信貸的影響將低于預期,1月份新增信貸仍將是僅次于去年同期的歷史次高水平,體現當前穩增長政策正在持續發力。”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在宏觀調控政策顯效、經濟內生動力修復及新動能加快形成背景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有望進一步鞏固,這將為企業和居民信心帶來支撐,從而帶動金融數據走強。
數據顯示,2023年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98萬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預計,今年1月份新增信貸在4.2萬億元至4.5萬億元之間,社融同比增速為9.3%,政府債融資支撐減弱,但企業債融資較2023年12月有一定程度改善。
(關鍵字:經濟運行平穩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