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份MB香港鐵合金會議之后,進口錳礦市場一路走高,部分進口錳礦產品的期貨價格已經較兩個月前有1.2$/DMTU左右的上升,漲幅接近30%。但與之相反,硅錳合金市場相對平穩,價格小幅上漲100元/噸左右。同時,整個冶金行業原材料及鋼材成品市場均處于下行階段,強勢的外商供給和疲弱的鋼鐵需求對合金生產企業造成相當大的成本和庫存壓力。 處于原料供給和下游鋼廠雙方面的強壓之下,合金生產企業一直本來相對微薄的利潤空間已經被擠壓殆盡。但南方充足的水電造成多數合金生產企業在市場持平和略微虧損的狀態下仍然處于高開工率之下,因而造成了港口和外商方面的“瞬間采購”需求在相對集中的時間段增加,最終形成錳礦價格暴漲。 但由于下游鋼鐵生產企業接受能力相對較弱,鋼廠不愿意為合金生產企業分擔成本壓力。因此,此次價格博弈變成了國外主流錳礦供應商與鋼廠之間的“間接博弈”。合金生產企業處于其中,而且是相當艱難的地位。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眼前的局面也是合金生產企業自己的產能急劇釋放而引起的,如果對困難處理不當,合金生產企業只能變成最直接的受害者。 面對冶金行業的低迷,各位業界人士應該更加關注與“錳系”相關的其他冶金原材料和鋼材的行情變化,避免由于眼前的繁榮景象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關鍵字:硅錳 市場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