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數月精心籌劃之后,中科英華(600110,股吧)針對厚地稀土的收購方案終于正式出爐。隨著厚地稀土股權即將注入,中科英華近年來推進的多元化轉型戰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根據中科英華3月10日晚間的公告顯示,公司擬以3.65元/股的價格向8位特定對象增發不超過6.5億股公司股份,募資約23.73億元,而其中不超過16.88億元的資金將用于收購厚地稀土100%的股權,剩余部分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伴隨著公告的發布,中科英華在停牌多個月后,于3月11日復牌,復牌當日公司股價開盤后立即被封漲停直至收盤。
有策略分析師表示:“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市場資金對稀土企業借殼上市還是比較青睞的,在IPO審核愈發嚴格的情況下,稀土企業借殼上市會逐漸形成一種"風氣",而下一步,包括贛州晨光稀土、山東地區部分稀土資源或在不久的將來陸續登陸A股市場。”
收購過程一波三折
據記者了解,其實此次中科英華將厚地稀土收入囊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據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8月9日,西藏發展(000752,股吧)曾發布公告,擬以不低于29.56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3000萬股-4000萬股股份,擬通過股權收購控股德昌厚地稀土。借稀土投資的利好消息,西藏發展在2011年上半年漲勢兇猛,不過同時伴隨著股東的持續減持,當時這種行為被市場解讀為德昌厚地稀土借殼西藏發展上市的前奏。
定增預案推出之后,西藏發展既沒有請中介機構對厚地稀土進行評估,也沒有將方案提交給股東大會審議。而是在當月底以“籌劃重大事項”再度停牌,直到9月23日才宣布終止重組并復牌。
中科英華方面曾以籌劃非公開發行股份收購資產為由,于去年11月19日停牌。停牌期間,公司與相關機構簽訂財務顧問及專項法律服務等協議,并組織內部人員、外部專家、財務顧問以及法律顧問團隊,赴境外及境內項目現場進行實地考察。
經綜合分析比較,中科英華認為境外項目后續開發投入較大,決定放棄,但獲董事會同意與成都廣地綠色簽署收購框架協議,計劃收購后者持有的德昌厚地稀土50%的股權。中科英華聘請了相關機構對厚地稀土進行審計、評估,協商確定最終的收購價格。
之后中科英華2013年2月1日,公司與成都廣地簽署了《關于德昌厚地稀土礦業有限公司股權收購框架補充協議》,公司擬向成都廣地進一步收購其持有的剩余德昌厚地稀土50%股權。
四川稀土重組再添變數
據記者從公司方面了解,為了確保此次收購的順利進行,以及收購厚地稀土后正常運作,中科英華還在此次的《股權轉讓協議》中,列出了12條“陳述與保證”條款,要求在中科英華接手厚地稀土前,成都廣地必須保證厚地稀土合規合法、持續經營,其中還包括,保證厚地稀土下屬的西昌志能擁有礦山保有儲量不低于60萬噸稀土金屬量,且礦山的國家核定開采量2011年為5000噸、2012年為8000噸,2013年不低于1萬噸,力爭達到1.2萬噸至1.8萬噸。
另外,中科英華還在預案中對厚地稀土未來業績做出承諾。中科英華介紹,基于對本次投資項目未來良好的盈利前景,中科英華第一大股東鄭永剛、本次收購厚地稀土交易對方成都廣地及其實際控制人劉國輝分別向中科英華作出承諾:厚地稀土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每年實現的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對中科英華合并報表影響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6000萬元、12000萬元和18000萬元。
目前,我國對稀土資源的開采實行嚴格控制,國土資源部每年通過各省市下達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稀土開采企業必須取得國家核定開采量方能進行生產。協議約定,成都廣地保證西昌志能礦山的國家核定開采量2013年不低于1萬噸,力爭達到1.2萬噸至1.8萬噸。
知情人士表示,該礦山一直以來由于管理較為粗放簡單,遠遠達不到開采指標的產能。事實上不只德昌縣大陸槽稀土礦完不成開采指標,由于產能不足,整個四川省都無法完成開采指標。
另有相關行業分析師表示,此次中科英華順利吸收厚地稀土資源,使得原本沉寂的四川稀土整合又顯得“懸念百出”。之前盛傳的由江西銅業或盛和稀土等出面整合四川稀土資源,現在又添變數。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相關文件顯示,厚地稀土子公司西昌志能德昌縣大陸槽稀土礦截至2007年9月底,礦山已累計查明(122b)+(333)礦石量186.1萬噸,REO為99526噸。勘探顯示,在西昌志能所擁有的礦權區域內,稀土礦儲量有望大幅增加,西昌志能目前正在準備申請新增儲量備案。
(關鍵字:科英華 入厚地稀土 四川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