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平緊繃多時的神經近來終于得以放松。
這位中國鋁業貴州分公司(下稱貴鋁)的總經理,此前幾個月一直在等待停產的命令,每天要和貴州省經信委、公司總部通電話溝通。
中鋁的日子近年不好過。急速擴張遇上金融危機,2012年虧損82億元。旗下的貴鋁也已連虧六年,2012年虧損11億。不堪重負之下,貴鋁向地方政府提出停產一半產能的計劃。
貴鋁是貴州省的用電大戶,一年60多億千瓦時,占全省工業用電量的十分之一,員工上萬名,對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影響甚大。
在貴州省政府高層的干預和協調下,貴鋁未能停產,但獲得補貼資金以渡難關。貴州省經信委有關人士介紹,這一補貼資金主要來自各發電企業和貴州電網公司。
電價占到電解鋁的近一半成本。貴鋁與電企的糾葛,正是貴州一年多來電價試點改革歷程的一個縮影。
2012年1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2號文)中,明確提出“在貴州率先開展全國電力價格改革試點,探索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方式方法”。當時的宣傳是,貴州成為電價改革試點的第一個省份。
到目前為止,這第一個試點省的探索之路并不平坦,比起當初的興奮,如今困惑漸多。
直購未果,特供出臺
為了挽救貴鋁,同時也為了政府的“保工業”任務,幾經討價還價,貴州省政府協調出一個頗為特殊的扶持方案,讓當地發電企業和貴州電網公司出錢,補貼虧損中的用電大戶貴鋁,保證其不虧現金流,維持生產。
貴州省政府有關部門人士表示,該方案“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讓利,或者稱為特供”,目前其具體細節仍在協商當中,不日即將推行,擬補貼到2013年底。
此前,還有一些其他挽救方案提上議程,但胎死腹中。這一過渡的特供方案,并非貴鋁最初的期望。
2012年初,貴州啟動電價改革試點。貴鋁寄希望于借助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的直購電方式來壓縮成本,但未能如愿。
今年年初,貴州省選定廣鋁、其亞、金赤等五家用電企業參與直購電,年用電量為4億千瓦時,反相當于貴鋁年用電量的6%。
地方政府認為這樣小規模的直購電對工業經濟的促進不明顯,遂擬擴大范圍。
2013年2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了貴州省電力直接交易試點的輸配電價,5月份國務院取消了關于電力用戶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試點的行政審批之后,貴州實施直購電的政策障礙理論上已被掃清,但各方利益的博弈并未停息。
6月初,就在貴鋁醞釀停產之際,貴州省政府辦公廳發出《貴州省理順煤電價格關系促進產業協調發展的初步方案》,向各相關部門和電力企業征求意見。
該方案的核心內容之一為擴大電力直接交易范圍,擬將十大用電行業用電存量的50%,即每日3000萬千瓦時納入直接交易。但這個意見遭到電網公司強烈反對。
另一核心內容為建立火電企業的價格調節基金機制,由火電企業直接上繳入省級基金賬戶,形成產業發展資金的蓄水池。這一條戳中了火電企業的痛處。
按現行相關規定,直購電的數量、價格應由雙方自愿平等協商確定,除了輸配電價需要發改委批準外,政府并沒有大用戶直購電的定價權和安排交易的權力,征收價格調節基金也缺乏法理依據。
于是,該方案在抵制中流產。
但事情并沒有結束,貴鋁停產危機還在發酵,地方政府為解燃眉之急,于7月又出臺了一份《協議特供電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擬將火電企業下半年超過基數內利用小時2200小時的電量電價下調0.03元/千瓦時。但該方案同樣因電力企業的反對而作罷。
對于最新基本達成一致的補貼方案,知情人士表示,除了地方政府加大協調力度之外,這種臨時補貼措施和直購電相比,畢竟是階段性的,對于電網企業來說,可能妥協難度小一些。
另一枚棋子
早在貴州以一省之域試點電價改革之前的2009年,貴鋁就曾一度被列入直購電試點企業名單。
在2009年工信部發出的《關于開展電解鋁企業直購電試點工作的通知》中,貴鋁榜上有名,并于當年4月啟動試點過渡實施方案,但不久即告夭折。
貴鋁人士表示,直購電試點的失敗與電網公司向省政府施加壓力有關。
據悉,貴州電網的上級南方電網對直購電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其理由之一是很多試點屬于國家淘汰產業。
“對我們這樣用電量基數巨大的企業來說,每度電差幾分錢,算下來就上億,電網也不愿意拿出這么多的既得利益。”上述中鋁內部人士認為,電網企業要維護其壟斷地位,遂反對直購電。
鑒于這種形勢,貴鋁后來布下另一枚棋子,與貴陽能源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建設貴陽北部工業園區熱電聯產直供電項目,貴鋁希望先將其氧化鋁產能從貴陽中心城區向鋁土礦資源豐富的清鎮市轉移搬遷,并開展煤電鋁一體化建設。目前該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中。
參與該項目的內部人士表示,按合作雙方的初步想法,由貴陽能源集團來建設貴陽北部工業區的局域輸電網,局域網包括若干個大用戶自備電廠,備用容量問題通過網內互相備用解決,不和電網公司發生關系。電價則按自發自用的成本價執行,且由園區內企業之間市場化談判解決,工業園區局域輸電網適當收取過網費和備用容量費。
該人士認為,園區局域電網思路,很大程度上是因直購電推行受阻不得已而為之。直購電多年來被政府能源管理部門視為實現漸進電力改革的突破口,在管制的夾縫里被賦予了在人工營造的“電力市場”中發現價格的重任,但在中國現行政經結構和電力產業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其進展多處受阻。
貴鋁的直供電園區如能真正實現,對于電價改革,或將是另一種有意義的探索。
但貴鋁自身對其前景也不敢過于樂觀。雖然項目規劃看起來很美,也符合國務院“二號文件”中“支持產業園區和城市發展熱電聯產機組”的要求,并得到了貴州省和貴陽市的有力支持,但同屬中鋁旗下的遵義鋁業提供了前車之鑒。
據了解,遵義鋁業曾建自備電廠和輸電線路,后被電網公司認為違反現行電力法規,線路被上收。
“如果能搞成,就是最好的了”,貴鋁公司內部人士坦言,“只能干下去,先把口子撕開再說。”
(關鍵字:工業用電量 直購電 貴鋁 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