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當西寧的大街小巷還沉浸在濃濃的春節氛圍中時,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內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
在黃河水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還原車間內,工人們按部就班地在安裝還原爐,又在為開啟電子極多晶硅的新一輪生產歷程忙碌著。
記者了解到,春節長假期間,工人也是實行輪流倒班制,從而確保春節期間能夠正常生產,為努力打贏“百日攻堅第一仗”,實現首季“開門紅”不掉“鏈子”。
作為一家年產2500噸電子極多晶硅的生產企業,僅一季度的產量就是600多噸。黃河水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副總經理秦榕告訴記者:“一季度是全年的開端,也是完成全年既定目標任務的關鍵時節。從年初開始,我們就周密安排部署,希望通過一些技術改造、儲備、研發等工作,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從而加大國產電子極多晶硅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讓我們向著完成中國電子極多晶硅國產化的目標再邁進一步。”
對于一個生產企業來說,產品質量提升是占有市場的絕對優勢,而在質量的一次次飛躍中,生產技術的突破又是重中之重。
秦榕說,今年作為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對于企業來說,盡管技術創新和升級都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但從年初就已經多次提出,要扎實推進技術創新及技術改造,深化科技管理及技術儲備,努力使“青海造”電子極多晶硅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翻開他們的“史冊”,一項項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升級的成績有目共睹。在實施“大技改”的攻堅之年,他們將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技術的研發、消化、吸收,不斷優化工藝、設備的運行參數,加快推進《年產2500噸電子級多晶硅生產裝置工藝系統優化改進(技改)項目》,從而在工藝控制、產品檢測和分析、防腐材料、設備維護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使產品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實現企業節能降耗,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生產電子極多晶硅的企業,他們一直致力于打破我國電子極多晶硅需求主要依賴國外進口的格局。今年他們在重點研究和儲備進一步降低能耗物耗的新工藝、新設備的基礎上,將深入了解多晶硅生產的前沿技術,及時掌握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廠家對多晶硅的質量要求,通過完成8英寸和12英寸晶圓用多晶硅產品質量評估、太陽能高效N型電池用多晶硅的質量技術研究等,使生產工藝不斷優化,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在技術引領下產品一次次實現升級,企業一次次實現跨越。但是如何將技術改造、研發與市場完美結合,秦榕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雖然我們生產的產品很單一,但是我們在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的過程中,要不斷完成客戶認證,充分得到市場認可。一次次的認證會產生很多參數,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良完善,在滿足市場的同時,也完成了一個技術研發的過程。”秦榕說道。
所以,他們在全年開端就“發力”,在明確產品定位的同時,著力全方位產品市場開拓,深入了解市場和客戶對產品質量、類型和規格的需求,不斷探索銷售新途徑,打開更廣闊的銷售市場,為圓滿完成全年既定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字:青海黃河水電公司 電子極多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