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鑫正在成為中國能源產業之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發跡于熱電的朱共山在2006年進入光伏行業。2006年3月,朱共山投資70多億成立了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江蘇中能”),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硅原料。此后,依托保利協鑫(擁有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江蘇協鑫硅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協鑫成為世界級的“硅王”。
2014年開始,協鑫將業務延伸至組件和光伏電站,意圖打通光伏全產業鏈。
另一方面,朱共山也在積極布局協鑫新的戰略轉型。作為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協鑫正在全面啟動第三次戰略轉型,依托主業優勢,從能源生產端向消費端、應用端延伸。
事實上,協鑫也在不竭余力地擴張海外市場。在5月中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朱共山表示:“按照集團規劃,到十三五末,協鑫智慧能源海外裝機容量將占總裝機容量的1/3,清潔能源裝機(包括新能源)規模躋身全球能源企業前十強。”
然而,不論是協鑫的老本行光伏產業,還是不斷擴張的新業務,協鑫整個的盤子似乎開始有了更多的風險。
多晶硅方面,隨著單晶硅市場熱度的上升,協鑫多晶硅產品受到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光伏產業鏈方面,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協鑫集成”)的業務狀況引起業界的諸般猜測;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協鑫新能源”)在過去兩年快速擴張,光伏電站裝機已經超過3.5GW,但資產負債率較高,如何把控在風險范圍之內成為關鍵。
在全新的油氣領域,協鑫同樣雄心勃勃。2012年協鑫和保利集團合資成立了保利協鑫石油天然氣集團,2013年就成功敲定埃塞俄比亞的油氣區塊。
然而,油價的暴跌和高昂的投入成本讓其油氣項目的盈利能力令人生疑。同樣不容忽視的還有歐加登區塊面臨的政治、軍事風險,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項目的順利推進。非油氣民營企業的海外油氣淘金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
毋庸置疑,協鑫在光伏,甚至更早的電力產業上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如今隨著投資規模和業務領域的擴張,協鑫是進入了一個新的上升通道,還是涉入了一個深淺未定的險灘?
多晶硅帝國的裂變
2016年是單晶硅市場爆發的一年,在業內爭論不休之時,2017年4月6日,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保利協鑫”)的一則公告橫空出世:該公司董事會已通過投資興建位于新疆生產規模達6萬噸的多晶硅廠房項目,其中將包括4萬噸新建設備,及部分現有位于徐州廠房規模2萬噸的設施將遷往新疆。該項目新增總投資預算為56.82億元,其中20億元為項目公司注冊資本。
2016年,協鑫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保利協鑫業績依舊搶眼,全年生產6.9萬噸多晶硅及17.3吉瓦硅片,較2015年同期分別減少6.7%和增加15.8%,繼續位列全球第一。
然而,從銷售情況來看,截至2016年底,保利協鑫售出9951噸多晶硅及17.5吉瓦硅片,較2015年同期的18023噸多晶硅及15.2吉瓦硅片分別減少44.8%及增加15.4%。近五年來,多晶硅銷售除了在2012年略微下降5.4%,2016年的銷售下降幅度最大,其他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誠然,單晶硅市場一直處于火爆狀態,但是作為協鑫多晶硅龍頭企業,協鑫仍然會戰略性地發展多晶硅產業。”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能源》雜志記者。
在已經構建起多晶硅的帝國之后,協鑫并沒有完全舍棄單晶硅,也把業務布局到了單晶硅,甚至電子級硅的領域。
美國時間2017年3月31日,保利協鑫對外宣布,成功完成了對美國SunEdison的收購案。而SunEdison曾是全球最領先的清潔能源資產公司之一。對此,業內分析認為,保利協鑫收購SunEdison,將獲得電子級硅烷流化床顆粒硅技術及資產、第五代CCZ連續直拉單晶技術及資產、包含相關設備及知識產權等“干貨”。
事實上,早在2015年5月份,保利協鑫就成立了寧夏協鑫晶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規劃了10GW單晶硅項目,從2016年第一季度開始生產單晶硅片。不知不覺中,一直以來的多晶硅帝國正已經朝著單多晶并舉的方向邁進。
而在國外長期壟斷的電子級硅領域,協鑫也早有動作。
2015年12月,保利協鑫宣布,將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下簡稱“大基金”)成立合資公司江蘇鑫華半導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內建設用于研發、生產及銷售半導體級多晶硅及其他半導體原材料和電化產品的生產設施。合資公司計劃年產5000噸半導體用電子級多晶硅。
根據合資協議,合資公司總投資額及初步注冊資本將分別為20億元及10.2億元,保利協鑫與大基金將就初步注冊資本分別出資5.2億元及5億元。合資公司將由保利協鑫與大基金分別占有50.98%及49.02%權益。
但是,2017年5月24日,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辦的集成電路硅材料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業內專家認為:“當前,中國集成電路投入巨資,在技術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僅要面對國際廠商競爭,還將面對巨額設備折舊的沉重壓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出現虧損將是大概率事件。”
從整個協鑫來看,在電力領域取得成功之后,協鑫把握住了光伏的機遇,在上游的多晶硅和硅片構建了多晶硅的帝國。隨后,不僅在光伏材料的層面進行業務的拓展,還借助初始的保利協鑫,逐漸裂變出協鑫集成、協鑫新能源兩家主要開展從事光伏業務的上市公司。
從邏輯上講,專注于上游多晶硅和硅片的專業化道路,以及涵蓋上中下游硅材料、組件和光伏電站的全產業鏈模式都是正確的道路,但是從協鑫目前的狀況來看,似乎并沒有達到最優狀況。
2016年,協鑫集成經歷了虧損和換帥的風波,而進行光伏電站開發的協鑫新能源則業績大幅上揚,兩者迥異的表現透露出協鑫體系的些許端倪。
(關鍵字:光伏行業 多晶硅 朱共山 中能硅業 協鑫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