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南華期貨研究所高級總監張一偉做客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交易時間》欄目,就最近市場比較關切的原油和化工類、黑色、有色類品種以及部分農產品價格的波動以及對后市的一些看法與展望與主持人進行了對話。
主持人計渝:最近一段時間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股市大跌的同時美債收益率出現飆升,而在股市債市震蕩之前,國際油價曾經出現了一輪沖高,國內的焦煤和焦炭期貨十一長假之后也連續沖高,許多投資者都在感嘆,為什么股市大跌同時,大宗商品表現卻相對堅挺,覺得背后有什么原因?那么怎么看待這些市場動蕩之間的邏輯關系?
南華期貨研究所高級總監張一偉在做客《交易時間》節目表示,大宗商品漲價主要受宏觀因素影響,大宗商品牛市基礎仍在。
全球風險資產面臨一輪新的動蕩 或推動全球走向滯脹
南華期貨研究所高級總監 張一偉:
這次油價的上漲初期主要是由需求推動,現在主要是供給不穩。美國對待伊朗問題實質上是美國對待整個中東政策變化的結果,當前中東局勢不穩,導致原油價格攀升,這是主要因素。如果從長期看,同意油價的上揚已經進入中后期的觀點。 特朗普政府對待國際貿易及財稅等方面的做法以及美國利率不斷走高的影響下,導致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上揚,全球風險資產面臨一輪新的動蕩,會對經濟產生較大不利作用。原油價格受到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一路攀高,有可能會推動全球走向滯脹。
宏觀因素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攀升 當前相對看好能源化工類品種
張一偉:國內焦煤焦炭等黑色系列品種主要受到國內政策、供需關系及資金涌入等方面的影響。農產品中的菜粕和豆粕價格驅動的因素基本是中美貿易爭端所帶來的結果。雞蛋短期沖高是季節性因素導致。
今年的環保措施對工業品的壓力是沒有去年強,所以不會像去年那樣成為推動價格的主要動力。另外今年的房地產市場也遠不如去年,明年可能也不會好到哪里去,房地產的走弱肯定會對工業品的需求弱化產生壓力,但對需求打擊更大的是全球貿易的下滑。從能源化工、基本金屬,還有農產品等大的分類來看,相比較而言,我個人更看好能源化工類的品種。
國內宏觀政策刺激意愿不強,不宜對短期結果抱有期待
張一偉:從貨幣和財政政策效果的區別來看,財政刺激基建托底經濟的效果是最快最立竿見影的,但不良后果也不少,諸如加大杠桿、資源錯配、擠出民間投資等等;財政減稅的效果則更多取決于企業的自主經營行為和個人消費行為,短期效果并不明顯且不可控,但長期而言可以改善社會財富在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的分配關系,有助于提振民間投資消費信心、增強經濟增長活力;貨幣寬松可以改善流動性問題,但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同樣是不可控的。從目前政策來看,是采取了貨幣寬松+財政減稅這種兩種效果不明顯且不可控的組合,某種程度上說明并不急于刺激短期經濟增長,而是著眼于長期,對于經濟結構調整的信心決心和決策定力仍在。
海外股市巨震 全球宏觀脆弱性逐漸顯現
張一偉:美股上周三暴跌與原油庫存意外大幅增長有很大關系,我們之前報告多次指出2018年以來美國經濟穩定增長與原油產業復蘇密不可分,美國原油產量和出口量的持續增長拉動了相關工業品的生產和消費,盡管原油庫存數據存在一定的季節性,未必意味著油價的中長期拐點,但潛在風險也不低,而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對原油數據的敏感性也已很明顯;其次,全球宏觀復蘇疲態已現,在貿易戰風險下,歐洲經濟復蘇已明顯受阻,在油價上漲和美元加息周期影響下,新興市場國家的財政金融壓力凸顯,IMF在10月初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將2018-2019年的全球增長率預測下調0.2個百分點至3.7%,這可能預示著全球金融市場對于未來宏觀經濟下行的預期和共識將逐漸形成,那么海外股市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也很可能對國際大宗商品尤其是工業品價格形成很強的壓制作用,這在有色品種上面已經體現得很明顯。
大宗商品牛市基礎仍在
張一偉:對于大宗商品而言,2016年以來的牛市周期與過去的牛市周期有明顯不同,以往的牛市周期主要由需求因素所拉動,而此輪牛市周期更多是由供給因素主導,也因此在需求疲弱和貿易因素打壓下,大宗商品整體還沒有失去上漲的基礎和預期。而在供給面短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的情況下,需求預期成為至關重要的變量,而需求預期又與國際貿易政策和國內刺激意愿密切相關。如果未來美國放松貿易打壓、中國做出一定讓步,那么有色品種勢必會迎來大幅反彈,農產品推漲因素減弱;如果國內采取更直接和短期的刺激政策,那么工業品勢必將有更大幅度的上漲。2010年到2011年的價格上揚有著較強的通脹支撐。但這次主要是由宏觀因素的不穩定導致。只要宏觀形勢不確定,資金還會光顧大宗商品。
(來源:CCTV-2交易時間)
(關鍵字:大宗商品 焦煤 焦炭 房地產 能源化工 基本金屬 工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