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期貨市場表現分化,國債期貨穩步上揚,商品指數沖高回落,股指單邊回落跌幅逾20%。股債表現宏觀主驅動在于,內部主動去杠桿疊加外部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經濟下行預期,市場風險偏好顯著降溫;商品指數則因產業鏈傳導時滯,對需求端預期變化的反應相對滯后。
2019年,宏觀核心矛盾將轉為,被動去杠桿和政策緩沖之間的博弈和調整。被動去杠桿為,經濟下行期的市場化自主性出清操作;政策緩沖防風險,體現在事先管理被動去杠桿中的流動性陷阱,前瞻性管控內外共振下的政策調整尺度和預期引導,調整平衡社會資源在效率部門和基建房地產領域之間的分配,平衡短期穩增長與長期調結構之間的矛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側重于“精準滴灌”而非“大水漫灌”,橫縱雙向的結構性分化更加明顯。
宏觀內部邊際變量為,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實質性顯現,分歧聚焦于,經濟若超預期下行,提振內需政策放松尺度的變化臨界點,以及經濟下行何時觸底,預計明年中附近為敏感觀測區域。
外部邊際變量一為美國經濟將出現邊際復蘇拐點。中美貿易摩擦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也將顯現,雙向談判達成臨時協議的緊迫性略強于2018年,貿易摩擦邊際不升級為基礎協議預期,若超預期將驅動市場風險偏好趨向改善或惡化,而加征關稅和核心科技企業制衡是中美貿易摩擦的一體兩面。
外部邊際變量二為美聯儲大概率提前結束加息周期。美國經濟邊際放緩、美股調整幅度和速度超預期,是結束加息周期的關鍵觀測指標。預計2019年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大概率為政策調整敏感臨界點;若美聯儲停止加息周期,則將確認中美經濟政策周期由2018年的高度分化轉向一致,國內政策調整空間有望打開。
總體上,預計2019年國內實際GDP增速前低后平,名義GDP增速將加速回落向實際GDP回歸,變量在于政策取向的改變風險,預計宏觀冷微觀熱的分化將趨于一致,微觀熱現象將現轉折,微觀將在總體利潤率下行和增加生產之間動態調整。
預計2019年國債期貨運行中樞仍有溫和上移空間;股指大概率底部區域寬幅振蕩,運行中樞下移;商品指數運行中樞將下移,下移壓力將來自于微觀預期對宏觀總需求預期轉弱的滯后反應,以及供給側支撐因素邊際弱化或被證偽后的預期修正;商品支撐因素將來自于總需求階段性過度悲觀的預期修正,以及供給側因素的邊際強化,關注地緣政治對油價、極端天氣對農產品、行政政策對黑色的階段性供給端沖擊變量。
(作者單位:中財期貨)
(關鍵字:股債 商品 去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