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脹和貨幣緊縮打擊了消費者和工業需求,導致多數大宗商品的需求受到破壞。
7月份多數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其中包括小麥和石油價格下跌,這可能表明通脹將很快達到頂峰,一些大宗商品可能在今年剩余時間里面臨進一步下跌。
大宗商品價格在連續六個月上漲之后,預計將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跌。截至7月26日,標準普爾高盛大宗商品指數本月下跌了近5%,但今年以來仍上漲了20%以上。
文 | 《巴倫周刊》撰稿人Myra P. Saefong
經濟學人智庫大宗商品資深首席分析師馬修 舍伍德(Matthew Sherwood)表示,高通脹和貨幣緊縮最終打擊了消費者和工業需求,這導致多數大宗商品的需求受到一定破壞,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價格上漲的壓力,多數大宗商品價格可能在今年剩余時間和明年逐步回落。
其中,標普GSCI工業金屬指數7月份下跌超過4%,紐約商品交易所銅價下跌近9% ,鐵礦石價格下跌超過18%。VanEck主動自然資源股票策略的投資組合經理肖恩 雷諾茲(Shawn Reynolds)表示,鐵礦石和銅一直處于低迷狀態。
不過,雷諾茲表示,中國在財政和貨幣兩方面提供刺激措施,這表明對這些金屬的需求可能會上升。
截至目前,標準普爾GSCI農業指數已下跌逾6%,小麥期貨跌幅超過9%。
雷諾茲說,俄烏沖突之后,小麥價格達到了十年來的最高水平,這與美國播種季節初期的惡劣天氣相吻合。就在最近的出口協議達成之際,天氣狀況已經對農作物產生了積極影響。
俄羅斯和烏克蘭與土耳其和聯合國簽署了協議,這可能為兩國的農產品出口掃清道路。
不過,雷諾茲說:“我們看到,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待小麥和其他農產品的方式,與他在天然氣問題上的方式類似。”一些重大擔憂包括天然氣成本上升和化肥用量減少,可能對即將到來的收獲季節的作物產量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是一個主要的化肥生產國,俄烏沖突中斷了全球供應。
與此同時,標普GSCI能源指數在7月份也下跌了超過5%,全球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超過7%。然而,由于炎熱的天氣提振了需求,同時俄羅斯削減了對歐洲的供應,美國天然氣本月的交易價格上漲了60%以上。
石油期貨和石油現貨市場之間存在脫節。舍伍德表示,期貨投資者擔心全球經濟放緩及其對需求的影響,但現貨交易卻面臨非常緊張的供應市場。他認為石油價格會出現極端波動,但基本在每桶100 - 120美元的預測區間內。
他說,今年夏季剩余時間,石油現貨市場可能會再次陷入短缺,從而推高石油價格,但如果全球經濟放緩,石油價格將在2023年開始出現更大幅度的下跌。舍伍德預計,多數大宗商品價格將從目前水平回落。
與此同時,雷諾茲承認,潛在的經濟衰退會帶來需求風險,但他認為,由于經濟衰退風險會鼓勵進一步的資本約束,供應將繼續放緩。
隨著對長期溫和通脹的擔憂促使投資者尋找保值手段,黃金將走強。雷諾茲表示,今年剩余時間和2023年,天然氣、原油和柴油可能表現良好。
(關鍵字:高通脹 貨幣緊縮 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