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以來,鎳價持續偏弱運行,主力合約跌幅接近10%。不過,隨著鎳價觸及14萬元/噸的關口,市場對于后市鎳價能否繼續下跌存在分歧。筆者認為,短期邏輯與長期邏輯博弈,后市鎳價依然具備下跌空間。
成本端提供支撐
今年以來,隨著純鎳與硫酸鎳價差轉正,新增電積鎳產能不斷釋放,鎳價走勢開始與硫酸鎳轉產電積鎳的成本利潤相掛鉤。因為當鎳價跌破轉產電積鎳成本時,生產企業的投產意愿會有所下降,供應端收緊預期會推動鎳價重新回到成本線上方。
目前大部分電積鎳產能是由中間品一體化產線所貢獻,所以中間品的基本面情況對于轉產電積鎳的成本存在較大擾動。根據機構數據,10月印尼高冰鎳產量環比減少19.70%,MHP產量環比減少3.27%,中間品供需格局偏緊導致轉產電積鎳成本偏高。同時,隨著近期鎳價的持續下跌,目前轉產電積鎳的利潤空間已十分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鎳價形成支撐,也是近期鎳價在14萬元/噸左右跌幅放緩的主要原因。
不過,轉產電積鎳成本后市將有所松動。一方面,市場預期2023年12月MHP主要項目的產能將實現達產達標,中間品供需偏緊格局將有所緩解;另一方面,不銹鋼負反饋壓力導致鎳鐵價格近期大幅走弱,同時紅土鎳礦價格也出現回落,進而使得鎳鐵轉產高冰鎳和紅土鎳礦濕法冶煉MHP的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中間品成本支撐也將出現松動。
海外市場宏觀面壓制
宏觀方面,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美國10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15萬人,低于市場預期值18萬人,且失業率反彈至3.9%,美國經濟數據降溫態勢開始顯現將對鎳價形成一定壓力。
從供需角度來看,目前鎳產業已經實現了全面過剩。供應方面,后市仍有新增產能待投產,供應釋放壓力不減。需求方面,不銹鋼成交持續偏弱,鋼廠在利潤收窄的情況下開始擴大減產規模,對鎳需求形成利空。三元前驅體方面, 10月中國三元前驅體產量6.61萬噸,環比下降8.96%,同比下降24.68%;11月中國三元前驅體預估產量6.26萬噸,環比下降5.24%,同比下降26.3%。悲觀預期下,新能源板塊對鎳需求持續萎靡。合金方面,整體需求維持剛性,難以看到較大的增量。
從供需對比來看,鎳市目前過剩加劇壓力較為突出,導致近期鎳市累庫幅度也有所加劇。據上海有色網數據,近一個月純鎳社會庫存累積2841噸,達到14398噸,也是一年多來的庫存高點。
綜上所述,短期來看,轉產電積鎳利潤空間有限,使得鎳價下跌的斜率有所放緩。但是隨著中間品供需偏緊格局的緩解以及成本支撐松動,預計后市轉產電積鎳成本支撐也將有所下移,進而帶動鎳價中樞走弱。另外,從長期角度看,海外宏觀市場走弱預期也給予鎳價壓力,疊加鎳市面臨較大的過剩壓力,預計后市鎳價仍存下跌空間。(作者單位:中信建投期貨)
(關鍵字:鎳價 純鎳 硫酸鎳 電積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