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宣布,計劃終止與法國礦業公司埃赫曼集團(Eramet)在印尼合作建設鎳鈷精煉廠的項目。
2020年,巴斯夫與法國礦業集團埃赫曼(Eramet)簽署了一項協議,共同評估上述項目的潛力。據了解,該項目投資協議價值約為26億美元,本來計劃于2026年初開始生產,年產量預計為67000噸鎳和7000噸鈷。Eramet將持股51%,巴斯夫持股49%。如今,巴斯夫決定停止該項目的所有評估和談判活動。
“經過全面評估,我們決定不再實施威達灣的鎳鈷精煉項目。”巴斯夫執行董事會成員 Anup Kothari 表示。他稱,自該項目啟動以來,全球鎳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巴斯夫的電池級鎳供應方面也有了進展。因此,巴斯夫不再認為有必要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投資來確保其電池材料業務的金屬供應穩定。
不過,巴斯夫催化劑部門總裁Daniel Schönfelder仍然強調,安全、可信賴和可持續的關鍵原材料供應對巴斯夫的電池材料業務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而這些原材料也可能來自于印尼。
巴斯夫此舉折射的是全球鎳市場的供需變化和價格降溫。當前鎳供應過剩的問題相當突出,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4月,全球精煉鎳產量為29.36萬噸,消費量為28.16萬噸,供應過剩1.2萬噸。2024年1-4月,全球精煉鎳產量為115.05萬噸,消費量為111.94萬噸,供應過剩3.11萬噸。
價格方面,滬鎳與倫鎳均在下行。6月26日,滬鎳期貨2407合約收報136040元/噸,較5月21日的高位158430元/噸下降14%。同日,倫鎳報17135美元/噸,較5月20日高位價格21445美元/噸下降20%。
鎳價下行
作為工業金屬的一種,鎳被廣泛應用于不銹鋼、三元電池的產品中。鎳的供需關系、價格波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球制造業。
巴斯夫的電池材料業務也有一個專門的采購團隊,以確保其正極活性材料業務所需的關鍵原材料供應。而選擇在印尼投資鎳鈷精煉廠的計劃并不意外,在鎳的全球產能版圖中,印尼的地位難以撼動。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4年全球關鍵礦物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至2023年間,印尼在鎳礦產量中的份額從34%增加到52%,在精煉鎳中的份額從23%增加到37%。
時間倒回2020年,即巴斯夫與埃赫曼集團簽署投資協議的時候,鎳還是緊俏資源。
“在2020年巴斯夫決定進行投資時,鎳處于供需緊張的時間點。2019年印尼‘禁礦’后,全球鎳供應收縮,而新能源汽車電池需求快速增長,產不足需,緊張局面一直延續至2022年年中。”方正中期有色與新能源金屬研究中心楊莉娜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所謂“禁礦”,指的是印尼并不滿足于扮演一個鎳原礦出口國,當地政府曾多次調整政策,限制鎳原礦出口,希望通過國內加工為印尼的鎳出口創造附加值,提升鎳資源的經濟效益。
“其后,印尼地區鎳生鐵以及濕發產線陸續投產,鎳生鐵產量迅速增長,以及技術路線升級,鎳產品相互轉化路線打通,全球鎳市場結構性過剩,隨著2023年國內電積鎳產能釋放,鎳市場表現為全面過剩。”楊莉娜補充稱。
隨著供需形勢易轉,鎳價在2023年經歷了顯著下跌。Wind數據顯示,LME鎳在年初開盤報30000美元/噸,年底收于16620美元/噸,下跌45%,近乎腰斬。
鎳價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干擾著投資決策。“由于市場供需環境變化較大,鎳產業鏈相對不足環節得到補充,后進入投資的邊際效益受鎳價下跌影響顯著下滑,或已缺乏投資經濟性。巴斯夫對鎳產業鏈相關事務需求或已可通過現有供應鏈得到較大滿足。”楊莉娜分析認為,這些原因可能導致了相關項目決策的變化。
巨頭減產
需要注意的是,巴斯夫的退出并非孤例。在價格下行的大趨勢下,產業鏈上運營成本較高的公司壓力逐日增加,多家企業喊停相關項目。
今年2月,大宗商品貿易商嘉能可(Glencore)表示,將出售其在新喀里多尼亞Koniambo Nickel SAS (KNS)的股份,KNS鎳加工廠將暫停生產6個月。同月,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宣布由于鎳價大幅下跌,公司正在考慮關閉其位于西澳大利亞的鎳業務。
光大期貨研究所有色總監展大鵬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的鎳價下跌將導致礦企利潤的萎縮,而鎳價的波動也導致利潤不穩定,進而影響企業經營現金流,更甚者,或將使企業面臨產能出清的危機。
展望后市,供過于求的形勢料將持續。國際鎳業研究組織INSG預測,在經歷了2022年和2023年分別出現9.8萬噸和16.3萬噸的盈余后,今年的鎳供應量預計仍將盈余10.9萬噸。
“與去年10月INSG的預測相比,供應過剩的規模已經有所緩解,當時,該組織預計2024年的過剩量將達到23.9萬噸,而今年的供應量預估下調了16萬噸。”楊莉娜表示。
在供應側,楊莉娜認為今年以來印尼鎳礦配額進展緩慢,新喀里多尼亞局勢動蕩鎳產業停滯,鎳價低迷導致一些海外精煉鎳調降年度產量,供應較去年的預期有所收縮。
在需求側,“2024年不銹鋼全球產量恢復性增長預期存在,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鎳的需求也有持續發展空間,對鎳需求將有所拉動。不過,從節奏來看,上半年的需求增長較快,自5月下旬后,隨著三元材料訂單轉弱等不利因素出現,需求預期略有轉弱。”楊莉娜補充稱。
價格而言,受訪專家均認為鎳價上升動力不足。“截至目前,鎳礦批復雖緩解市場情緒,但受到印尼雨季、配額分配不均等問題影響下,印尼當前鎳礦供應仍然較為緊張,印尼市場鎳礦成交價格重心上移,成為短期價格下方的支撐和主要驅動。待鎳礦緊張問題趨緩后,鎳價支撐逐步減弱。”展大鵬表示。
礦業公司對鎳價走勢同樣態度消極。BHP方面表示,在2023年,印尼鎳供應大幅增加,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基準鎳價大幅下跌。由于鎳的短期和中期前景惡化,BHP降低了對鎳價的預期。
“鎳供應過剩的持續性預期會影響投資預期,因為持續的過?赡軐е聝r格的低迷,令投資收益下降甚至為負。”楊莉娜表示。
印尼雄心
坐擁豐富的鎳礦資源,印尼頗有雄心。
在2022年,印尼提出組建“鎳礦歐佩克”的設想,希望聯合鎳礦資源出口國,通過礦產政策協調來影響鎳礦國際市場價格。雖然此舉未獲認同,但對于鎳產業的發展,印尼動作相當頻繁。
這些年間,印尼政府持續推動實施下游產業政策,并取得了積極成效。2022年,印尼從鎳礦下游產品中得到的出口值達到338億美元。
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到2030年鎳需求總量將達到每年440萬噸。而印尼產能大幅增長仍然是鎳礦供應的主要推動力,到2030年,約64%的總產能將位于印尼。
受訪專家認為,在產業過剩格局持續的過程中,印尼在鎳產業上的地位或會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上全面供應過剩的問題將越發明顯,且仍有諸多待落地的產能以及回收產能規劃,過剩格局或將持續較長時間,鎳價中樞或將進一步震蕩下行。從理論上而言,階段性結構短缺問題發生的概率將隨著產能增加而下降。但需要注意,印尼鎳產業集中度的增加,或將進一步增強印尼方面的話語權。”展大鵬表示。
不過,上述IEA報告指出,盡管印尼是鎳礦的主要產地,但印尼公司的產量只占不到10%,中國公司約占產量的40%,歐洲公司也占有相當大的份額,供應量超過20%,主要是由于Eramet在印尼的業務。這也意味著,目前外資的投入對印尼鎳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展望未來,圍繞鎳的投資形勢仍面臨很多不確定性。
“鎳供應過剩預期問題是一個動態調整變化的過程,今年上半年的鎳價回升,主要也基于鎳過剩程度不及預期,預期差交易與宏觀板塊共振的結果,因此,未來鎳價的較長時間內的價格波動區間是否能夠平衡收益與未來需求的增長,將是未來投資持續性的關鍵所在。”楊莉娜表示。
展大鵬提醒稱,隨著新能源發展,企業布局資源為了增強自身在電池材料業務關鍵金屬的供應,而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份額將對三元電池造成擠壓,對鎳的需求量或需進一步校準。而對于新開發項目,礦企需要從成本利潤和需求上來評估其開發項目的經濟性和競爭優勢。
(關鍵字:鎳價 電池級鎳 鎳鈷精煉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