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換向注水,TP181CX井日增原油20余噸.”3月28日,TP181CX井場,西北油田采油三廠地質工程師谷海亮正在觀察油井生產參數,臉上洋溢著喜悅:“這口井原來低產低效,注水、注氣、酸化,采取多種措施毫無起色。但今年,我們換向思維,來了個腦筋急轉彎,以井組為視野,將一口采油井變為注水,一口注水井變為采油,結果TP181CX井實現了華麗轉身。
談起這種“腦筋急轉彎”的理論基礎,谷海亮說,現在,塔河油田已開采多年,經過多種措施挖潛后,油藏地下條件已今非昔比,很多傳統的地質認識和開采方式已經滯后。只有立足油藏實際,換向思維,不斷更新認識和開采手段,才能激活存量難動用儲量。TP181CX井原來的措施沒有建立在符合油藏實際的地質認識上,雖然投入了一些人力財力,但始終沒改變油流通道,一些被注水優勢通道屏蔽的剩余油沒有被動用。后期換向注水,油流通道改變,儲量動用率就提高了。
類似增儲上產中的“腦筋急轉彎”,在采油三廠并非個例。TP259HCX井過去主力生產層是奧陶系,多倫次挖潛失效。
能否將生產層調整至上覆地層的白堊系?起初,不少人顧慮重重。但他們堅定前行,開展了氣藏精細描述,系統梳理TP12-8井區及外擴井區等白堊系凝析氣藏地質資料,在小層對比、圈閉刻畫、儲量計算等方面開展工作,結合試井資料明確砂體展布及井間連通性,建立孔滲模型等地質模型,計算剩余儲量,為井區凝析氣藏開發提供依據,最終形成了認識上的突破。
隨后,該井生產層由奧陶系調整到了上覆地層白罡系,由原來的停產油井變為高產氣井,日產天然氣2萬多方。TP259HCX井突破后,采油三廠在白堊系先后排查出了10口潛力氣井,預計日增天然氣20余萬方。
TP189X井原來是一口未建產井,位于次級斷裂帶,屬于地震弱反射井,按以往的地質認識,類似井不會有大的潛力。在持續攻堅創效行動中,該廠全面排查未建產井潛力,技術人員精細分析油井原始地震、鉆井、測井、試油資料后,認為該井以往的地質認識有局限性。“雖然這口井地震弱反射,但油氣充注條件好,有儲層改造的潛力。”這一認識上的突破,使TP189X井起死回生,由未建產井變為高產井。
(關鍵字:西北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