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尿素行情僅在磷復肥會議后反彈了一周便顯露疲態(tài),近日更是接連聽聞某某企業(yè)暗降的傳言。至此也可認定冬儲首輪行情結束。而面對國內市場再次呈現出的博弈局面,無論是廠家還是經銷商均表示無奈。企業(yè)無奈于用缺少技術含量的炒作很難拉動銷售;經銷商則無奈于操作中所承擔的風險過大。因此,這種矛盾無疑會導致買賣雙方缺少信任,從而引發(fā)深度觀望。客觀來看,當前尿素行情快速的漲跌互換或者說處于波動狀態(tài)的關鍵點在于影響市場的幾大問題始終沒能得到解決。也就是筆者之前所說的過剩產量以及后期出口問題等等。因此,尿素在未過“筑底期”之前,價格很難有實質性的上漲。
作為衡量“筑底期”的標準,明朗的市場環(huán)境很重要。而此時卻不然:冬儲供求不明朗、后期出口不明朗、春耕價格亦不明朗。試問在這種情況下,經銷商憑什么信念去采購,充氣量也只是為了應付淡儲而少量補貨罷了。因此,看準尿素“筑底期”就變的尤為重要。筆者對于上面說的“三不明朗”略有心得,僅作分享。
冬儲供求:從供應方面來看,10月我國尿素實物產量便達到了580萬噸,1-10月總產量更是高達5470萬噸。單月產量同比增長16.4%,累計產量則增加了13.6%。就需求分析,中國每年尿素表觀消費量大概在5300萬噸,再刨去350萬噸左右的出口后,年內仍將有大約1000萬噸的過剩量。而淡儲期要到明年二月份,如過再加上兩個月的產量,相信即便是800萬噸的淡儲指標也難以消耗這些產量。不過,這些數字只能證明市場具備出現產量過剩的條件。而經銷商不必過分擔憂,畢竟我國尿素存在產能分布不均,地區(qū)品牌差異等客觀因素。就好比今年三季度,業(yè)內就預警般的宣布產量過剩,但至今也沒人能解釋過剩量的去向。而現狀是:一方面尿素廠庫存不大,另一方面經銷商也多空倉觀望。且冬儲還要考慮到廠家拖延發(fā)貨以及集中采購難的問題。換而言之,一旦行情啟動,供求過剩也會被市場所淡化,無須在數字上太過較真兒。
后期出口:雖然尿素出口關稅已經在
至于春耕尿素上漲空間,經銷商應該更多的預測下線,而不是一味看上線。畢竟在春耕期間,尿素漲價是看操作來決定的,說不好還會出現今年年初2400元/噸的情況。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價大多是曇花一現。因此,經銷商只需保守的自問,如果明年春耕以2100元/噸的價格銷售,當前什么價位值得采購便可,保持平常心或許才更加穩(wěn)妥。
綜上所述,那些對后市感到不明朗的朋友或許只是對未來期望值過高才變得猶豫不決。若能理性看待尿素市場,心理價位便會為行情“筑底”。筆者所說的“筑底期”未過也是指經銷商由于顧慮太多而沒有做好采購準備。但隨著企業(yè)對價格的堅持,市場很快又會出現新一輪的漲跌交替。預計本輪跌價底線1850元/噸。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中華商務網 楊盧義
(關鍵字:尿素 尿素出口 尿素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