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晴,遠離中心城區的猇亭工業園里,宜昌南玻多晶硅二期技改接近尾聲,新引進的全球最大冷氫化爐前,公司總經理李衛南感慨萬千,這次技改升級,對多晶硅生產線上四氯化硅、二氯二氫硅等物料進行循環利用,將徹底實現尾氣零排放。
一路之隔,多晶硅技改項目的旁邊,還布局著南玻集團超薄電子玻璃生產基地。到2014年,這里將承接iPhone系列手機外屏制造,改變以往中國工廠觸摸屏全部依賴進口的現狀。南玻的發展,是近年來宜昌千億化工產業綠色創新崛起的一個縮影。
(一)
工業興則城市興,大城夢與產業夢互為依存。
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6年,在全市形成化工、食品飲料及生物醫療、裝備制造等六大千億產業。把時間回溯到去年底,化工產業總產值突破1252億元,率先成為我市首個千億產業,穩居龍頭地位。
踏尋2000年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宜昌化工發展軌跡,“綠色”、“循環”、“節能降耗”是出現最多的字眼。
壯大化工產業與保護生態環境,原本是一場博弈。市委、市政府早在產業發展之初,就對數十家化工企業作出“退城進園”的部署,堅決淘汰小黃磷、小鍋爐、小氯堿及落后工藝,放大關小,實施關鍵工藝技改工程。
多年來,企業內“小循環”、企業間和園區間“中循環”、區域間“大循環”的循環經濟模式在我市被廣泛沿用,以保護環境為底線,各地嚴把準入關,先后有近百億的高能耗、高污染化工項目在宜昌吃了“閉門羹”……
曾經的未雨綢繆,為宜昌持久保持碧水藍天,在湖北率先摘取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桂冠夯實了基礎。而宜昌化工產業的綠色發展之路并未就此停歇,去年11月,在京出席黨的十八大的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楚平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三峽生態得之不易,我們不重復粗放發展的路子,不能再交學費。”
(二)
宜昌因水電而興,電力產業多年雄居首位。近年來,卻被化工產業趕超,去粗取精,創新發展是化工產業得以保持后勁、坐穩龍頭的法寶。“讓化學工業高效安全發展,逐步建立起支撐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市經信委主任陳敏仁說,未來3到4年宜昌將完成化工總投資500億元,其中技改資金將高達400億元。
宜昌本土資源豐厚,現有化工產業包括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化學礦采選、橡膠和塑料制品、煉焦業四大類。既有進入中國500強的宜化集團、興發集團等大企業支撐,亦有漫天星斗般的特色中小企業多點發力。
目前,全市化工業已形成宜化集團、三寧化工、華強化工、東圣化工為代表的化肥生產企業;以興發集團、吉星化工、華陽化工為代表的精細化工生產企業;以杉樹椏礦業、三寧礦業、柳樹溝礦業為代表的磷礦開采企業、以中南橡膠集團、楚天塑業為代表的橡膠和塑料制品生產企業。
2006年3月,世界首條膠磷礦雙反浮選工業試驗裝置在宜化集團投產達標,結束宜昌膠磷礦難選別歷史。目前,全市已建成選礦裝置能力1100多萬噸,為開發利用中低品位磷礦創造了可能。多年來,興發集團改進傳統工藝,對高、中、低層次磷礦循環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資源利用率。
除技術創新外,化工產業布局由分散逐步轉變為集中、集約、集聚。宜化、興發、新洋豐等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和協作力度,充分利用“三廢”,延伸產業鏈和產品鏈,開發深加工產品。
化工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一批本土化工企業闊步走向全國和世界。截至目前,宜化、興發等優強企業已到全國10多個省市投資興業,收購和創辦200多家子公司。
(三)
5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研究會,“十二五”六大千億產業藍圖已經鋪就。化工產業如何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市經信委主任陳敏仁表示,到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將達到260家以上,完成工業總產值突破1800億,建成國內知名、附加值較高的精細磷化工生產基地和國家級高濃度磷復肥生產基地。
未來3年,我市將著力培植一批核心競爭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化工企業和企業集團,磷礦開發利用全部實行采選加一體化。突破濕法磷酸精制、中低品位磷礦及氟、鎂、鉀等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提高產業競爭力,到2016年,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引導化工項目和企業向化工專業園集聚,形成產業鏈延伸、上下游配套、資源循環利用的發展模式。到2016年,培育主營業務收入過1000億元的化工企業1家,過500億元的1家,過100億元的3家以上。
陳敏仁同時透露,未來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化學新能源、生物化工和節能環保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是發展重點。3年內,逐步重組和關閉生產能力在15萬噸/年以下的磷礦企業,現有10萬噸/年以下硫鐵礦制酸裝置、20萬噸/年以下硫磺制酸裝置將逐步退出市場。
本報記者 趙巍
發動千億產業“新引擎”
本報評論員
闊步向現代化特大城市邁進的宜昌,正在孕育“化工、食品飲料及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材料、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六大千億產業規劃。這是解放思想的“新標志”,這是激情跨越的“新引擎”。“一座城市缺乏產業支柱、缺乏產業支撐,就像一座樓房沒有地基、沒有頂梁,一遇風雨、難以支撐,城市建設就沒有持續動力,人口聚集就沒有就業崗位,市場培育就沒有配置空間。”這是宜昌人的新認識、新理念。
發展千億產業,要有大氣魄。我們無論是規劃千億產業,還是建設千億產業,不能局限于宜昌一地一域,要敢于把宜昌放在國際大背景、國內大平臺、時代大趨勢上來審視。規劃和培育千億產業的理念觀念、戰略思路、機制路徑都要具備國際視野,瞄準國內一流,充分體現時代性、現代性、競爭性。必須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精力,以最大的決心、最硬的措施、最優的政策、最好的作風、最強的活力,抓緊編制和實施六大千億產業規劃,讓這個“新引擎”盡早啟動、盡快發力。
發展千億產業,要有大手筆。構建“制造與創造相互促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互配套,工業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科技、人才、文化相互支撐,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既與國際接軌又富有宜昌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這是市委、市政府針對六大千億產業規劃與實施提出的目標和要求,我們必須大手筆落實和推進。什么是大手筆?迎著風險干事業、冒著風險抓機遇、頂著風險求突破、破除風險謀發展,這就是大手筆;把精神面貌從“穩”的思想、“守”的觀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來,這就是大手筆;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干,錯了總結經驗教訓再試、再闖、再干,這就是大手筆。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市的“六大產業”有的基礎較好、發展較快,實現千億目標相對容易一些,但有的產業基礎薄弱,發展緩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必須采取非常舉措,才能迎頭趕上。
發展千億產業,要有大作為。“一個產業、一個市級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個實施方案”。這是我市采取的“大員上陣,獎懲分明”的硬措施。全市上下都要緊緊圍繞六大千億產業的規劃與實施建功立業,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敢作為、真作為、大作為。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真心實意地推行“軟環境、零障礙、低成本、代辦制”,只設“路標”,不設“路障”。要用足用活資金、土地等優惠政策,確保黃金政策發揮黃金效應;要細化產業扶持政策,提高針對性、有效性和含金量;要切實解決好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擔保難等問題,以嚴厲的治庸問責機制,為六大千億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宜昌化工發展的新定位
三峽大學化學工程專業教授李德江
宜昌市的化工產業已過千億元,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宜昌化工企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建議下一步可著力于:
一、壯大磷化工產業集群。在多元化發展基礎上拓展新領域,重點研究:(1)磷系阻燃劑,磷系水處理劑,磷系抗氧劑;(2)磷酸酯類表面活性劑;磷系防靜電劑;(3)磷酸酯類、氧化膦類、硫代磷酸酯類等對稀土工業發展有用的有機磷萃取劑;(4)以磷復肥副產品氟硅酸為原料,生產氫氟酸、無水氟化氫等氟硅資源綜合利用的新產品。
二、發展煤化工產業群。針對我國石油資源短缺、煤炭相對過剩的現狀,以煤炭為原料,通過化學加工過程生產油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積極發展煤制油產業,優先開發現有“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產品以及國內需求量較大的石油化工產品的替代品。同時,加強煤制油與石油、天然氣加工項目優化組合,實現原料互補、產品優化整合、公用系統共享,提高產出、降低投資成本,堅持規模化、大型化、一體化、基地化發展模式,促進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發展。
我相信,只要按循環經濟思路充分利用磷礦資源,引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品和技術,提高整個行業的科技水平,宜昌化工產業將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
(關鍵字:興發集團 化工 多晶硅 宜昌南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