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乖乖地聽美國擺布,美國就開始對中國實行經濟制裁。中國這次選擇了針鋒相對。
2009年9月11日,美國剛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中國就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汽車產品和肉雞產品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的立案審查程序。11月5日,美國又對從中國進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達99.14%的反傾銷稅;11月6日,中國商務部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排氣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進口小轎車和越野車發起“雙反”調查。同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步裁定,對從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銅版紙,以及從中國進口的焦磷酸鉀、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鉀征收“雙反”關稅;103而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對從美國和歐盟進口的己內酰胺展開了反傾銷調查。
貿易戰在2010年依然打得很兇。中國商務部稱:“從10月1日到15日的半個月時間內,美國商務部發起的對華貿易救濟和相關案件多達24起,其中12日至15日的四天內就多達9起。”中國媒體忽然于2010年11月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式脂肪危害宣傳,目標直指麥當勞、肯德基還有各種比薩餅店。
這一陣的中美貿易戰拳來腳往,看上去很激烈。仔細一看,里面很有門道。美國制裁的油管是高科技產品,在中國市場上也是供不應求。不過國內用油管的都是中字頭的大央企,動不動就要求低價特供。鋼廠覺得吃虧,還是出口更賺錢,這才往外賣的。就是油管一根不出口,那也頂多是鋼廠少賺點兒,對整個國家來說沒有多大損失。
輪胎倒不是高技術,不過整個國際輪胎市場是被法國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美國固特異三家控制的。中國企業突然殺入,大肆蠶食這哥兒仨的地盤,自然要招來報復。美國政府制裁中國輪胎出口屬于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所以沒等三年到期,美國法院就于2010年8月5日裁定,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產輪胎同時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非法。104生產銅版紙的污染很大,焦磷酸鉀、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鉀這三種鉀肥中國自己的農民也很需要,制裁不制裁都無所謂。
奧巴馬這是向中國表明態度:不是奧巴馬和華爾街不講交情,而是國會那幫只會扣大帽子的人逼得緊。看在往日的交情上,拉兄弟一把,過了這關再說。
中國也看出來了,美國色厲內荏,對中國的商品制裁來制裁去,都是跟民生關系很小的商品。真正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美國很少搞什么反傾銷。只要一反這類商品,美國人就必須從其他國家買。這么做不但減不了貿易逆差,創造不了就業機會,還會造成日用品價格上漲,導致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引起選民的不滿。而美國制裁的什么油管、輪胎、銅版紙之類,在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中只占很少一部分,日用品才是中美貿易的大頭。
中國的反制裁讓美國很頭疼,中國每次都是照著奧巴馬的要害打。中國限制從美國進口汽車,這就讓三大汽車公司的工會對奧巴馬不滿。這可是奧巴馬的票倉,得罪不起的。肉雞看起來無所謂,其實不然。這是在警告奧巴馬,這次不買肉雞,下面就會不買牛肉、糧食,而美國農民一直都是政客不敢得罪的。反式脂肪危害的宣傳更是督促麥當勞、肯德基都趕緊到國會去游說,不然就走人。這也是警告美國人,你在美國市場對日本企業搞的那一套,我都能照樣在中國市場搞美國企業。你自己盤算盤算到底是美國在中國投資多,還是中國在美國投資多吧。
奧巴馬好像是在敷衍國會,但焉知不是投石問路,只要中國一軟,后面的制裁就沒完沒了?中國人信奉“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2009年,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國,僅次于美國。美國目前的經濟虛弱,也不愿跟中國死磕。
當然根據中國的文化傳統,要打一巴掌給個甜棗。中國還是于2010年6月19日宣布搞匯改,人民幣到了11月12日近期低點已經升值了2.98%。然后中國明確說就這些了,多了中國接受不了。美國無奈也只好認了,美國財政部也沒把中國列成外匯操縱國。本來每次美國發飆,中國都趕緊讓幾步。這次逆來順受的中國忽然不吃這一套了,很是讓美國郁悶。
單打獨斗不行就群毆。美國又拉歐洲在G20會議上壓人民幣升值。歐洲很為難,剛跟中國求救來著,現在就翻臉,以后還能指望中國再救他們嗎?不過美國老大的面子也不能不給,還是要說幾句的。歐洲大國領導自然不好出面,就讓歐元集團主席、盧森堡首相兼財政大臣讓-克洛德?容克和歐洲中央銀行行長讓-克洛德?特里謝以及負責經濟和貨幣事務的歐盟委員華金?阿爾穆尼亞跑來說人民幣應該升值。105不過這三位也不傻,跑到中國來后馬上就改口說“我們不是要求人民幣戲劇性地升值”。
對于歐盟的這種滑頭伎倆,中國政府很明白。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10月6日的第六屆中歐工商峰會上指出:歐盟是中國的戰略伙伴,當歐元區一些國家發生困難時,中國沒有袖手旁觀。要歐洲人明白:中國才夠朋友,歐洲不要壓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不穩定(快速升值)會給世界(他其實是說歐洲)帶來災難。
歐洲也有很多明白人。英國《金融時報》刊登的一篇評論說,溫家寶總理有句話沒說,那就是如果人民幣按歐美的要求大幅升值,“對于潛在的中方買家而言,聽眾席中所有的歐洲企業都會突然便宜40%。”言下之意,如果中國一怒之下幫著美國狙擊歐元,然后再廉價收購歐洲企業,不是很可怕?這下,歐洲也不敢對人民幣升值的事說什么了。
美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改拉亞洲國家來壓中國。這其實很可笑,歐洲都不行,依賴中國市場的亞洲國家就能讓中國低頭?結果,大部分亞洲國家都不吭聲,只有日本、韓國跳得比較高。但中國早有部署,在近期大買日本和韓國的國債和股票,拉高日元和韓元。韓國還好說,日本馬上就受不了了,出來跟中國交涉。最后中國賣掉了持有的日本國債,日本也閉嘴不再幫美國喊人民幣升值了。不過隨著釣魚島問題的升級,中國企業又開始大買日本國債,帶動市場推高日元。
拉升日元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逼日本央行出來干預匯市。這么一來,美國人再說中國操縱匯率的時候,中國就有話說:日本前幾天還干預匯市來著,你怎么不管管他?雖然日本這次干預的力度并不大,日本央行前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原伸之還感嘆說:“日本央行這次干預日元太輕、太晚。”但美國人依然很惱火。著名財經評論家、前MCSNet的CEO卡爾?丹寧格(Karl Denninger)就撰文大罵“日本向自由市場宣戰”(Japan has‘Declared War’ on a free market)。
經濟上折騰了半天,美國也無法讓中國就范,于是就開始進行赤裸裸的武力威脅,大肆圍堵。
中國的底氣和軟肋
中國現在之所以敢這么跟美國硬頂,是有底氣的。雖然美國仍然覺得中國離了美國市場不行,但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已經大大降低了。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中國問題經濟學家本?辛芬德費爾(Ben Simpfendorfer)就指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僅占中國總出口的23%,而過去10年為29%。美國經濟復蘇緩慢,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到2010年年底也沒超過2008年最后幾個月危機最嚴重時所達到的高點。現在中外主流經濟學家都有個誤區,認為中國內地是外向型經濟,對國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非常依賴。這也是美國動不動就要制裁中國的倚仗。其實中國仍然是內向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沒有那么高。經濟學家們之所以會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按統計數據計算,中國經濟外貿占的比重很大。但常識上,中國的實際經濟規模比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要大。
在中國內地,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稅收征管不力,稅款跑冒滴漏的現象。一些企業通過少列或不列銷售收入,達到逃避稅收的目的。還有極個別的企業不辦理納稅登記,屬于“黑戶”。這些企業的產值都無從計算在GDP以內。
世界頂尖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肖恩?賴因(Shaun Rein)在《福布斯》雜志上撰文指出,中國的地下經濟規模約占實際總量的50%。114如果加上這些,那么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并不像某些專家說的有60%那么高。而外資企業在中國外貿中占了約55%。115所以中國經濟對國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根本不像美國人幻想中那么依賴。美國真的跟中國打貿易戰,只能是損人害己。
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讓人頭疼,也讓人望而生畏。希拉里私下里曾經向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表示過對中國的無奈:“你能對(借款給你的)銀行家多強硬(How do you deal toughly with your banker)?”
作為對沖基金的領軍人物,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認為美國如果真的要制裁中國,就會蒙受損失。因為中國手里有大量美國國債,這樣就對美國有相對優勢。畢竟全球對沖基金總值最高的時候(2008年夏天)才不過2.5萬億美元左右,也就跟中國2009年的外匯儲備差不多。
雖然索羅斯們可以從華爾街的商業銀行拆解資金,但一則現在美國銀行的狀況也不好,二則私營銀行對這種勝負難料的貨幣戰爭能給他們多大支持都難說。而中國的大銀行都是受政府領導的,一道命令,就會全力支持。硬碰硬的話,各懷鬼胎的對沖基金對單一的中國外管局將毫無優勢可言。
一方面,現有的外匯儲備足以對付對沖基金,這讓中國不怕美國的威脅。另一方面,這么多美元資產也讓中國很擔心美國會通過貨幣貶值來賴賬。所以中國已經開始逐漸對美國不買賬了。中國在上半年的硬資產①總投資額達310億美元(約2403億港元),反而只投資了230億美元(約1783億港元)在國庫券和其他華府債券上。116要放在以前,哪年中國不買1000多億美元的美國債券?這也是最近美國對中國態度越來越差的原因之一。
雖然美國政府不斷恐嚇中國,華爾街開始用熱錢在中國布局,西方媒體也在不斷唱衰中國,但中國并不害怕。因為除了龐大的外匯儲備外,中國半封閉的金融體制也是華爾街搞貨幣戰爭的一大障礙。雖說不能完全把熱錢擋在外面,也有一定效果。漏雨的傘也比沒傘強。
西方媒體和經濟學界一直都拼命指責中國的金融制度落后,要求中國向印度學習,全面開放金融市場。中國當然不上當,開放金融市場的確有好處,但也要等到國內投行足夠強大才行。中國落后的金融體制還不是反貨幣戰爭的終極武器,獨立自主的強大國家才是大殺器。
獨立自主就意味著美國將無法讓中國制定有利于華爾街掠奪的政策。強大意味著美國將無法直接掠奪,也無法通過恐嚇讓中國屈服。筆者認為中國GDP超過美國現在看來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一百多年的積弱只是短暫的不正常現象。中國人均收入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應該是很正常的現象,而且是很快就要實現的事情,這點應該沒有多少人懷疑。達到這個水平,中國的GDP總額就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跟2009年美國所占的份額差不多。由于規模效應,中國GDP總額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這并不需要中國的科技比現在大幅提高就可以實現。這樣,中國的經濟規模就會超過美國。除非出現核大戰或內亂,否則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美國政壇也有人想過,既然中國崛起不可避免,干脆跟中國劃分一下地盤,免得以后發生嚴重沖突。不過這派不占上風,即使是所謂親華派,愿意讓出的地方也很小,而中國這邊的合理訴求卻是美國難以接受的。
新華網一篇報道上稱,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2009年11月4日發表一篇名為《海事多邊協議:中國的印度洋戰略》的文章,文中談到,一名中國海軍上將對前來訪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基廷上將(Timothy Keating)半開玩笑地說,你們美國負責夏威夷以東地區,我們中國負責夏威夷以西和印度洋地區。這樣你們就不必遠涉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們也不需要到東太平洋去了。如果你們那里有什么事情發生,你們可以讓我們知道。如果我們這里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也會讓你們知道。
要是十幾年前,中國敢這么說,那美國早就炸鍋了。但到了2008年,基廷在美國參議院如實匯報工作時,大家都泰然處之,覺得中國的這個說法也很正常。當然,美國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現在,單純在經濟上美國已經不能把中國怎么樣了,就是在中國周邊的武力恐嚇也不管用。但中國有個軟肋,中國海軍開口要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就跟這個軟肋有關。
從中國沿海經南海穿越馬六甲海峽,再經印度洋到中東乃至到歐洲的航線,是中國的生命線。別的不說,在2009年,中國進口原油中78%是從中東和非洲進口的。118也就是說,78%的進口石油要走這條航線。中國海軍實力雖然比以前有所增強,但仍不足以保護這條商路。從琉球群島一直到非洲,這條航線上遍布美國海軍基地。
中國的大動脈上橫著美國的刀子。在中國海軍力量能跟美國掰腕子之前,中國始終不敢跟美國掀桌子。這也是為什么中國還是讓人民幣升值的一個原因。這種狀態會延續很長時間,也許20年,也許30年,直到中國建成強大的海軍為止。在此之前,中國還會不斷地被美國訛詐,每次抗爭之后,都會被迫有一些象征性的讓步。
(關鍵字:經濟制裁 中國 貿易戰 磷酸 反傾銷 反補貼 美國 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