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有“先有石棉礦,后有石棉縣”的說法,豐富的資源成為石棉發展的先天優勢。后來因為資源逐漸枯竭,企業效益不斷下滑。對此,石棉縣一直在探索產業轉型,轉變發展方式,力爭將石棉縣建成西部地區清潔能源基地、特色載能基地、新材料基地和“中國碲谷”。通過近年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為什么石棉要在水電產業大好的發展勢頭下進行經濟轉型?原來,在經歷了水頭、石頭、木頭的“三頭”時代,石棉的執政者們在發展中開始兼顧當前與長遠,他們心中很明白,一定要對子孫后代負責,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記者沿著甘石公路一路向南,來到了石棉工業園區。在這里,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已成為企業家們的共識。“我們用黃磷尾氣作為燃料,在國內首創了6萬噸/年的雙梁式活性石灰窯生產裝置,綜合利用黃磷尾氣,每年可節約燃煤1.2萬噸,實現產值3000萬元。”石棉藍天化工副總經理吳成明表示,作為園區的龍頭化工企業,高附加值、更加環保的生產模式已經成為企業的追求目標。
除了藍天化工,四川四環電鋅也投資5200萬元,建成年處理10萬噸電鋅廢渣的生產線,增加產值1600萬元。今天的石棉工業,正在打好“全國獨立工礦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省級工業園區”這三張牌,把智能提升放在首位,在量的基礎上做質的提升,發展壯大水電產業,改造提升鋅、硅、黃磷等傳統產業,培育發展以電極箔、重質碳酸鈣等為主的新興產業。
如今,四環電鋅、福明電子、泰豐硅業等20多家企業分布在海拔2000多米的竹馬村所在高山上,初步形成了硅鉻、鋅、磷化工、新材料四大產業集群,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
(關鍵字:方式 工業化 石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