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隨著湖北保康縣馬座嶺磷礦最后一臺扒渣機投入使用,人工出礦在保康縣一去不復返。自此,該縣由勞動密集型向機械松散型采礦轉型為主要內容的科技興安戰略取得了長足進步。
保康地采礦企較多,僅地采磷礦原礦每年近400萬噸。而這些礦石出自18家企業、172條中段,328個作業面。針對七成為中小型企業、點多面廣、礦體構造復雜、礦脈連續性差、六成屬急傾斜礦體、科技采礦難度大、安全生產任務重等實際困難,該縣因企制宜推進科技興安戰略。先在緩傾斜礦體推行機械化采礦,引導3家中厚礦體企業實行機械鑿巖、機械錨網噴、機械排險、機械鏟裝,在適用淺孔房柱法采礦的緩傾斜礦體實行電耙轉運和機械鏟裝。在急傾斜和傾斜礦企中實行機械出礦,為了消除漏斗放礦易阻漏易垮塌等安全隱患,該縣推行石門取代漏斗和扒渣機取代人工出礦措施。目前,保康礦企中除爆破裝藥和中小型礦企的鑿巖與排險環節外,全部實行了機械化作業。截止目前,全縣礦企累計投資機械采礦設備2.8億元。在礦石生產領域,2012年全縣1200名礦工采礦392萬噸,傷亡4人,而2006年2500人采礦139萬噸,傷亡13人。
保康楚烽磷礦礦長這樣評價機械采礦,他認為實行機械作業的最大好處有三:一是減少了人員,提高了效率, 100萬噸/年的規模共需員工200人左右,而管理人員和后勤人員占了近一半,過去則需800人;二是隨著同一作業面人員的減少,發生較大以事故的風險降低。三是實行機械作業,礦工不直接與危險源接觸,遠離了職業危害,從本質上保證了礦工生命健康。
(關鍵字:保康 磷礦 原礦 采礦)